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渡黄河
范云
河流迅且浊,汤汤不可陵。
桧楫难为榜,松舟才自胜。
空庭偃旧木,荒畴余故塍。
不睹行人迹,但见狐兔兴。
寄言河上老,此水何当澄。
……
赏析:
《渡黄河》是范云出使北魏途中所作,借渡黄河的所见所感,抒发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和对清平之世的期盼。
一、整体架构与情感脉络
诗歌开篇描绘黄河水情,中间刻画河对岸荒芜景象,结尾以对河上老人的发问收束。从渡河之景到岸野之象,再到内心感慨,情感层层递进,由对自然险阻的描述,深入到对社会民生的关切,展现出诗人忧国忧民的深沉情怀。
二、开篇对黄河水势的描绘
1. “河流迅且浊,汤汤不可陵”:诗人起笔便勾勒出黄河湍急浑浊、水势浩大难以跨越的特点。 “迅”突出流速之急,“浊”描绘水质之浑,“汤汤”以叠词强化水势磅礴之感,“不可陵”直言其不可侵犯。这种描绘不仅展现了黄河的自然威严,更暗示人生与社会前行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为全诗奠定凝重基调。
2. “桧楫难为榜,松舟才自胜”:进一步渲染渡河艰难。桧木虽好,但做桨却难掌控;松舟坚固,也仅能勉强渡河。借行舟之难,隐喻在复杂社会环境中,即便自身具备一定才能,也可能面临诸多挑战,有力烘托出环境的恶劣与困境。
三、途中所见荒芜之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