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中文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中文网 > 诗词一万首 > 第553章 范云《渡黄河》

第553章 范云《渡黄河》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1. “空庭偃旧木,荒畴余故塍”:渡河上岸,诗人目睹空荡庭院倒伏旧木,荒芜田野只剩旧田埂。 “空”“荒”二字,直接点明环境衰败,“偃”“余”则细腻呈现事物残破状态,强烈传达出荒芜、死寂之感,暗示此地曾遭战乱或灾祸,百姓流离失所。

2. “不睹行人迹,但见狐兔兴”:进一步强化荒凉氛围。不见行人踪迹,唯有狐兔活跃,以狐兔之“兴”对比行人之“无”,强烈反差深刻反映社会动荡、民生凋敝,让人感受到曾经繁华不再,尽显衰败凄凉。

四、结尾的寄言与深层寓意

1. “寄言河上老,此水何当澄”:诗人向河上老人发问,黄河水何时能澄清。表面询问自然之水,实则以黄河水之浊隐喻社会动荡混乱,借“何当澄”表达对社会清平、百姓安居乐业的期盼。此问意味深长,卒章显志,升华主题,将个人旅途感慨拓展为对国家命运和人民生活的深切关怀。

五、艺术特色

1.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诗中对黄河水势与岸边荒芜之景的描写,均融入诗人情感。黄河水的汹涌象征社会混乱,岸边荒芜之景则是社会现实的直观呈现,情景相互交融,使情感表达更含蓄深沉。

2. 用词精准,感染力强: “迅”“浊”“空”“荒”等词,精准勾勒景象特点,生动营造出艰难、荒芜氛围,让读者深切感受诗人心境与社会状况,极具感染力。

3. 象征隐喻,寓意深刻:以渡河艰难象征人生困境,黄河水之浊象征社会动荡,巧妙运用象征隐喻手法,深化诗歌主题,使诗歌具有丰富内涵与深刻思想性。

……

解析:

1. “河流迅且浊,汤汤不可陵”

- 解析:此句生动地描绘出黄河水奔腾呼啸的壮观且险恶之态。“迅”字简洁有力地突出了黄河水流速之快,仿佛瞬息之间便能奔涌向前,展现出一种不可阻挡的力量;“浊”字则形象地勾勒出黄河水的浑浊特质,这不仅是对其外观的描写,也暗示了其蕴含的复杂与混沌。“汤汤”运用叠词,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表现力,淋漓尽致地描绘出黄河水势浩大、浩浩荡荡的磅礴气势,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不可陵”直白地表明黄河水的汹涌难以跨越,强调其不可侵犯的威严。诗人开篇以此描绘黄河,不仅呈现出自然景观的雄浑,更借黄河水的湍急与浑浊,象征人生与社会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为全诗奠定下凝重、深沉的情感基调,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那种面对强大自然力量和未知困境时的敬畏与凝重。

2. “桧楫难为榜,松舟才自胜”

- 解析:此句紧承上句对黄河水势的描写,进一步阐述渡河的艰难。“桧楫”指用桧木做的船桨,桧木材质优良,然而在如此湍急的黄河水中,却“难为榜”,即难以用作划船的工具,说明即便拥有看似良好的条件,面对黄河的汹汹水势也显得力不从心。“松舟”指松木制成的船,松木质地坚硬,用其打造的船只相对坚固,即便如此,也仅仅是“才自胜”,也就是勉强能够胜任渡河。这里通过对桧楫和松舟在黄河中表现的描述,以具体事物来强化渡河之难的感受。同时,这两句也具有隐喻意义,象征着在复杂艰难的社会环境中,即便自身具备一定的才能与优势(如同桧楫、松舟),在面对诸多困境与挑战时,也会遭遇重重困难,有力地烘托出周围环境的恶劣以及前行的艰辛不易,使读者更能体会到诗人在困境中的无奈与坚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