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中文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中文网 > 穿越大明:本公主配享太庙 > 第271章 建设时代

第271章 建设时代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从大明联邦二十年,虞国率先掀起了覆盖全国的大建设浪潮,紧接着在大明联邦二十二年左右,整个大明联邦都开始加入了大建设的浪潮。这场建设并非简单的修桥铺路,而是以工业化为核心、以科学规划为导向的系统性工程。

朱昭熙在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十年工业筑基”计划,将钢铁、铁路、城市基建列为三大支柱。同泽城的钢铁厂产能提升至每日千吨级,新型高炉炼钢技术使生铁的技术处于世界顶级水平,再加上为大规模基建提供了材料基础。

铁路建设以坤泽城为中心,呈放射状向北熙洲、熙洲内陆延伸,蒸汽机车的牵引能力是初始的牵引车的数十倍,钢轨铺设效率达到每日三公里。

城市建设方面,虞国推行“功能分区”理念。坤泽城划分为工业区、居住区、商业区和科教区,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首次在市中心成片出现。

工部制定的《城市建设标准》明确规定:住宅需配备自来水和排污系统,街道宽度不小于十二米,每平方公里需设公园绿地。

这种标准化建设模式,使虞国城市面貌在两年内发生根本性改变。当明国使者抵达坤泽城时,目睹十层的“虞国工业大厦”拔地而起。

无数工人和白领穿梭其间,地下管网将自来水送到每家每户,如果不是因为这个时代还没有电力,那么虞国几乎和现代的那些小县城没有太多区别了。

虞国的建设热潮迅速传导至大明联邦各国。大明联邦的那些皇帝看着虞国日新月异的变化,他们自然明白,如果在基建领域落后,各国百姓知道自家破破烂烂,而虞国光鲜亮丽,自然而然的会用脚投票,前往虞国生活。

这些人连忙召集工部官员,以虞国为参照,启动自己国家的工业建设方案。可是到了真正需要规划的时候,他们才知道他们丰盈的国库,丰富的资源到底有多么捉襟见肘,大明联邦除了虞国之外的所有国家的钢铁产量加起来,也只有虞国钢铁产量的三分之一。

而且其他国家缺乏高纯度炼钢技术,不得不从虞国进口七成以上的钢轨。铁路建设中,明国工匠因不熟悉蒸汽夯机的操作流程,路基压实度不达标,导致首段铁路通车半年后便出现沉降,最终不得不聘请虞国工程师进行返工。

越国依托国内适宜的气候,所以有着丰富的粮食资源,以粮食换取虞国的水泥和机械,在越国首都会稽建设新的工业城区。

洪州共和国则以技术共享为条件,从虞国引进混凝土搅拌设备,在海明城(悉尼)修建大型港口。

宁国凭借接收的太平洋岛屿资源,与虞国达成矿产换技术协议,在吕宋岛建设钢铁厂,但受限于技术积累,其产出的钢铁韧性始终无法满足铁路建设需求,关键部件仍需进口。

中小藩国的建设则呈现“碎片化”特征。商国在伊比利亚半岛原来葡萄牙的领地,依靠虞国提供的二手蒸汽机和低标号水泥,勉强修复了里斯本的港口。

庆国在亚平宁半岛的庆藩,因缺乏技术人才,不得不以高价雇佣虞国工人修建城墙。鲁国国在占城的建设相对顺利,但其工业基础薄弱,连自行车的链条都需从虞国进口,整个建设过程成为虞国技术和产品的倾销市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