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中文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中文网 > 穿越大明:本公主配享太庙 > 第270章 点亮星火

第270章 点亮星火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当大明联邦各国的宗室子弟陆续抵达虞国时,他们首先感受到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冲击。从港口到坤泽城的沿途,不再是熟悉的泥土路或石板道,而是宽阔平整的水泥公路。

马车沿着公路疾驰,车轮碾过路面几乎没有颠簸,与他们母国坑洼不平的驿道形成鲜明对比。

更让他们震惊的是公路两侧正在施工的铁路,钢轨被整齐地铺设在枕木上,工人们正使用蒸汽动力的夯机固定路基,机械的轰鸣声在旷野中回荡,这在他们母国尚属于图纸上的构想。

进入坤泽城,满街的自行车让他们眼花缭乱。这种依靠链条传动的两轮交通工具,在虞国已成为市民的主要代步工具。工厂下班时,成百上千的工人骑着自行车涌入街道,形成一股流动的钢铁洪流。

而在城市中心,数栋高达十余层的建筑正在施工,裸露的钢筋骨架如同巨兽的肋骨,浇筑中的混凝土墙体散发着湿润的气息。这是虞国首次尝试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其高度和稳固性远超他们认知中的任何楼宇。

宗室子弟中不乏对技术有所了解之人。他们清楚,水泥技术在大明联邦并非秘密,明国、越国等地早有烧制石灰的工艺;钢铁冶炼方面,虞国虽凭借多年的科学研究积累领先一筹,但其他大国也通过技术积累和所谓的技术交流,获得了类似技术。

橡胶树的移植早已成功,南洋诸国的种植园里已能产出生胶。然而,当他们亲眼目睹虞国将这些技术系统性整合时,才意识到双方的差距早已不是单一技术的领先,而是工业体系和技术应用能力的全面代差。

一位来自宁国的宗室子弟在写给国内的信中描述:“坤泽城的钢铁厂能将铁水直接铸造成钢轨,误差不超过指节;水泥厂的窑炉日夜运转,产出的水泥可在三日内凝固成石;自行车厂的流水线每日能组装数百辆整车,零件互换毫无滞涩。

此非单一技艺之精,实乃体系之胜也。” 起初,这些描述被母国的技术官僚视为夸大其词。直到各国使者通过飞鸽传书交换信息,发现不同宗室子弟的见闻高度吻合,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明国率先派遣技术考察团抵达虞国。团长是明国工部侍郎,曾主持过国内的兵器改良。当他在同泽城钢铁厂看到连续轧制的钢板如流水般产出,在铁路工地目睹蒸汽机车牵引数十节车厢平稳运行。

在建筑工地触摸到坚硬如石的混凝土柱时,这位见多识广的官员也不禁面色凝重。考察团带回了自行车样品、水泥标本和钢轨截面,却在国内仿制时遭遇惨败,明国工匠依样打造的自行车链条易断,浇筑的水泥构件开裂,轧制的钢轨内部气泡密布。

技术专家的分析报告让明国朝堂哗然:“虞国之强,不在器而在制。其炼钢之纯度、水泥之配比、机械之精度,皆有一套完整的标准体系。

我国虽得其形,却未得其神,材料处理、工艺控制皆差之甚远,非十年积累不能追及。” 类似的结论也出现在越国、洪州共和国等大国的考察报告中,纷纷表示他们国家与虞国的技术差距至少有十年以上,甚至有几十年的差距。

面对这一局面,各大国纷纷调整策略。既然单纯的技术模仿难以奏效,他们将目光投向了人才培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