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中文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中文网 > 穿越大明:本公主配享太庙 > 第271章 建设时代

第271章 建设时代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虞国在这场建设浪潮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其工业体系研究院不断推出技术迭代:新型橡胶硫化工艺使轮胎寿命延长三倍,标准化自行车生产线实现每日千辆产能,回转窑水泥技术将生产效率提升50%。

这些技术通过“技术输出协议”流向各国,但核心参数和关键设备始终控制在虞国手中。例如,虞国出口的水泥配方中,刻意隐瞒了高效添加剂的成分,导致他国生产的水泥凝固速度和强度始终落后。

城市作为国家实力的名片,迫使各国加大投入。明国为在松京(上海)建设“大明帝国大厦”,不得不向虞国支付双倍价格购买钢材和玻璃。

宁国在宣京(马尼拉)修建新皇宫时,因缺乏合格的承重结构设计,最终采用虞国提供的预制混凝土构件方案。虞国的城市规划理念——如地下管网系统、集中供暖设施——成为各国模仿的对象,但受限于技术和资金,多数国家只能实现部分功能。

建设热潮带来了巨大的资源流动。虞国凭借技术优势,成为联邦的“工业母国”:向明国出口钢铁和机械,向越国出口水泥和化工原料,向中小藩国出口各类工业制成品。

作为交换,各国的矿产资源源源不断流入虞国:明国的铁矿、越国的铜矿、宁国的橡胶、南洋藩国的锡矿,通过海运和新建的铁路汇集到虞国的工业中心。

这种“技术-资源”的交换模式,使虞国的工业产值在五年内增长四倍,国库储备的贵金属和战略物资达到历史峰值。

人才流动成为另一显着特征。虞国的工业奇迹吸引了联邦各地的技术工人和学者。明国的炼钢工匠、洪州共和国的机械师、甚至部分中小藩国的留学生,纷纷以“技术移民”的方式进入虞国。

虞国劳动党借此推行“人才吸纳计划”,为移民提供住房和就业保障,使这些技术人才迅速融入虞国的工业体系。

据虞国统计局数据,大明联邦二十五年,外籍技术人员占虞国工业劳动力的比例已达1.2%,他们带来的本土经验与虞国的技术体系结合,进一步推动了工业创新。

这场从虞国蔓延至整个联邦的建设时代,本质是工业文明对农业文明的全面取代。当蒸汽机车的汽笛声取代了传统的马帮铃铛,当钢筋混凝土建筑遮蔽了木质结构的宫殿,整个世界的面貌在十年间发生了肉眼可见的剧变。

虞国通过技术垄断和工业体系优势,在这场变革中攫取了最大利益,其作为联邦工业核心的地位得到巩固。

而其他国家在追赶的过程中,虽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工业化,但也逐渐形成了对虞国技术和产品的依赖,这种格局为虞国在未来的联邦事务中积累了雄厚的实力资本。

喜欢穿越大明:本公主配享太庙请大家收藏:()穿越大明:本公主配享太庙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