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砚取来块新染的布,让姑娘的手覆在上面。“你看,蓝还在记着呢。”她轻声说,“记着你太姥姥的好日子,记着现在的好日子,记着以后的好日子。”姑娘的指尖在布上轻轻滑动,忽然说:“闻到了吗?有阳光和桂花的味道。”
清明祭祖时,林砚在阿婆的坟前种了株雪青蓝靛。刚浇完水,就看见只蝴蝶落在花瓣上,翅膀是淡淡的蓝,和布上的颜色一般无二。“是阿婆派来的信使吧。”小满笑着说,怀里的女儿朵朵正伸手去够蝴蝶,蓝布襁褓上的缠枝纹,在春风里轻轻晃动。
蝴蝶忽然飞向山下的工坊,孩子们跟着它跑,笑声惊起了坟头的麻雀。林砚望着那抹流动的蓝,忽然想起阿婆说过,蝴蝶是念想变的,它会把甜从这里,带到需要的人那里去。
谷雨那天,工坊收到个厚厚的信封。里面是新疆男孩寄来的信,还有张他和笔友的合影。两个孩子站在蓝靛田里,手里举着同款的蓝布帕子,帕子上的雪青花纹在阳光下泛着光。“她说要考来青溪镇读大学,学怎么把蓝靛草种到新疆去。”男孩的字迹里透着雀跃,纸页边缘还沾着点靛蓝泥。
林砚把照片贴在“时光墙”上,刚好在云南傣族老人和法国汉学家的照片中间。墙上的蓝布小物在风里轻轻摇晃,像无数只手在互相打招呼。阿果端来新蒸的米糕,甜香漫过墙面,混着旧照片的油墨味,像把时光酿成了罐蜜。
立夏的雨来得急,林砚和孩子们在晾布架下避雨。雨点打在蓝布上,发出“沙沙”的声响,像无数人在低声絮语。有个孩子忽然指着布上的水痕喊:“看!是笑脸!”众人抬头望去,雨水在布上晕开的纹路,真像张笑眯眯的脸。
“是阿婆在跟我们说话呢。”林砚笑着说,雨水顺着布角滴落,在地上洇出细小的蓝圈,一圈套着一圈,像无数个日子在互相拥抱。她忽然明白,所谓念想从不是孤单的等待,而是代代相传的呼应——阿婆的蓝回应着更早的时光,她的手回应着阿婆的手,孩子们的笑声回应着她的笑声。
雨停后,天边架起了彩虹。听障学徒拉着林砚往染缸跑,原来他用雨水和靛蓝泥在地上画了幅画:彩虹下面,无数只手托着蓝靛草,草叶上站着不同时代的人,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笑。
“这是时间的样子。”林砚蹲下来,看着画上那些模糊的笑脸,忽然听见阿婆的声音、张母的声音、无数个染布人的声音,混着孩子们的笑声,在风里轻轻说:“别慌,我一直在呢。”
这就是念想最温柔的模样,不必刻意寻找,不用费心记挂,它总在那里,在草木抽芽的脆响里,在米糕蒸腾的甜香里,在每个需要温暖的瞬间,笑着告诉你:“别慌,我一直在呢。”而这声回应,会像青溪镇的溪水,带着蓝靛的清,带着米糕的甜,永远流淌在时光里。
喜欢幽谷怨灵请大家收藏:()幽谷怨灵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