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中文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中文网 > 退位让贤 > 第四百八十四章 魔鬼的誓言,借刀杀人!

第四百八十四章 魔鬼的誓言,借刀杀人!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第四百八十四章 魔鬼的誓言,借刀杀人!

新书推荐:南宋第一卧底、寒门祸害、李洁王浩、唐朝好男人、野山女人香、浮图塔、无意招惹、邪器、汉乡、大唐扫把星

朱橚话锋一转,又添一把干柴:“尤其是那些心怀叵测的部族首领,私底下早就将宰桑大人视作肉中刺、眼中钉,只是忌惮大人势大权重,不敢下手。”

“此事若是外泄,他们多半会借此机会落井下石。”

“若不早作筹谋,一旦事态失控,局势必将难以挽回。”

这番话不仅道出了局势之险,更巧妙地将“内外夹击”的紧迫感植入忽歹达心中。

别失八里的政体与大明不同。

在别失八里,大汗的权力并不绝对。

朝中众多王公贵胄,皆出自各大部族,既是朝廷重臣,又是部落之主。

他们手中掌握实权,麾下各有兵马,在自己的部落里说一不二。

若大势一变,他们便可能倒戈相向,变节无常。

忽歹达脸色阴晴不定,良久才沉声问道:“依你之见,我当如何应对?”

朱橚闻言,立即躬身拱手,道:“眼下之计,唯有釜底抽薪。”

“宰桑大人不妨暗中派遣精锐,伪作盗匪,于半途中将大明使团截杀殆尽。”

他缓缓抬手,做出一个砍头的手势,语气阴沉如夜:“只要朱允熥派出的使节死于途上,他定会勃然大怒。”

“届时,大明与别失八里势必反目。”

“如此一来,那些原本倾向归顺大明的贵族,也不敢再轻言归降。”

“仇恨既成,战端必起,大人便可稳住局势,再图后策。”

忽歹达听罢,沉默如山,神色阴沉不语。

他十指时而张开,时而握住,节奏微乱,透露出他心中并不平静。

许久,忽歹达方才低声开口,语气冷冽:

“本官早有耳闻,大明军队如今所仰仗者,乃火枪与火炮,其威力之大,令人胆寒。”

“当年草原诸部,正是败于这等武器之下。”

“曾经所向无敌的草原勇士在火枪火炮的轰击下,一战而溃,丢盔卸甲,兵败如山倒,方才不得不屈服称臣。”

他目光如鹰,牢牢盯住朱橚,语气带着几分质疑:“若我别失八里真与大明兵戎相见,又拿什么去抵挡大明的火枪火炮?”

朱橚闻言,神色丝毫不变,反而嘴角微扬,眼神中透出一抹镇定与从容,仿佛这一切早在他预料之中。

“宰桑大人所忧,确有道理。”他语气不徐不疾,道:“但明军所恃,正是那火枪火炮等利器,倘若失了此物,便如猛虎断牙、苍鹰折翅,再难成威。”

他说到这里,语调略顿,目光笃定地看向忽歹达:

“别失八里距大明边境的嘉裕关,足有三千余里,沿途皆为戈壁黄沙,寸草不生,风沙漫天。”

“如此天险,非精兵强将、后勤充沛者,难以踏足。”

“若明军真敢远道而来,先不论兵力如何,单是这漫漫黄沙,就足以将他们困死在途中。”

他语锋一转,道:“再者,火枪火炮虽利,然其最大短板,便是十分依赖弹药。”

“开战后弹药消耗极快。”

“若无充足补给,那些看似威猛的火器,便不过是废铜烂铁一堆,不堪一击。”

“草原诸部之所以败得溃不成军,是因他们初次与大明的新式火器接触,毫无所备,还以为仍是原来的火器,仍旧依循旧式骑战之策,自然一触即溃,丧胆弃械。”

“但时至今日,明军的火器早已不再神秘莫测。”

“倘若沿途设伏,昼夜不断袭扰,斩其运粮之队,毁其辎重之车,切断其后路与补给,那时任明军有多少精锐,也终将困死沙漠,葬身黄尘!”

忽歹达听他说罢,缓缓抬眸,定定地望着眼前这个看似普通的汉人。

那目光不带情绪,却极其深沉,像是要看透一个人的皮囊之下,究竟藏着多少隐秘的锋芒。

朱橚神情不动,他知道,这一番话虽切中要害,但同时也将自己暴露于光下。

身为别失八里的权臣、宰桑之首、兵马统帅,忽歹达深谙战阵之道,也精研过大明军制与火枪火炮。

朱橚今日所言,与他先前推演不谋而合。

这怎能不让他起疑?

眼前这名自称“草民”的汉人,不过是民间大夫,却能洞悉如此军国重机,行军要道,连火器后勤之利弊都分析得入木三分。

他真只是个平凡的大夫吗?

这个人,究竟藏着多少他尚未揭开的秘密?

朱橚察觉到忽歹达眼中那一闪而过的狐疑,面上不动声色,心中却已有定计。

他轻轻一笑,装出坦然无惧的样子,语气诚恳而平和:

“宰桑大人应当明白,凡是从中原流落至西域之人,皆有各自的隐秘往事。草民也不例外。”

“那些旧事,实在不堪回首,愿大人不要深究。”

他抬眸直视忽歹达,面色庄重,语气郑重:“草民可以用主的圣名起誓,草民对宰桑大人、对别失八里,绝无二心。”

“若有半点虚伪欺瞒,愿主降下惩戒,使我堕入火狱,终日受刑,魂魄不得安宁,世世不得超生。”

忽歹达闻言,先是微怔,而后仰天大笑,走上前来,重重拍了拍朱橚的肩膀,笑道:

“哈哈,好一个忠诚之人!本官自然信得过你!”

他话锋一转,语气亦变得坦率起来:“实不相瞒,本官本就无意让别失八里向大明称臣屈服。”

“且不说其他,光是信仰不同一条,便已难以同存。”

“我们信奉的是独一的,至高无上的主,而非你们口中的‘圣人’。”

朱橚听到这里,嘴角微张,原想开口解释,大明的“圣人”与他们信仰的“主”,完全不是一回事。

但转念一想,这些草原蛮族根深蒂固的信念,岂是三言两语便能动摇?

他们也不能理解两者之间的区别。

朱橚便将话又咽了回去,只是微微点头,装作认同的模样。

他知道,此时最重要的不是辩理,而是稳住忽歹达的信任。

随后,两人继续攀谈,从朝政大势谈到边疆局势,又逐渐转入闲话家常。

话题一变,氛围也轻松起来。

朱橚身为皇室之子,自小耳濡目染,熟知王公贵族的喜好与风雅,对饮食风物、狩猎马术、奇珍异宝无一不晓。

更难得的是,他来之前已对忽歹达做过细致调查,事事投其所好,言辞得体而又亲切自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