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中文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中文网 > 历史不是爽文 > 第15章 屠杀离百姓并不遥远

第15章 屠杀离百姓并不遥远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如果说衣食住行,这些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因素直接导致老百姓生活艰难。那么看似不太可能,可政权更迭、动乱屠杀所导致的百姓死亡也并不遥远。

屠城不是历史的偶然,是权力常态下的“极端管理”。不少穿越小说把“屠城”当成历史上的极端偶发事件,写得像“千年一遇”,主角仿佛一旦穿越成功,只要避开战场、低调行事,就能稳妥过活。但实际上,在中国历史上的漫长朝代更替、边疆战乱、政权肃清中,“屠杀”——尤其是针对普通百姓的大规模屠杀,并不是稀奇事,而是国家暴力机器运转下的常规选项。

它可能来自征服战争、清洗敌对、官员泄愤、民族冲突,甚至仅仅是为了“杀鸡儆猴”。百姓不是无辜的见证者,而是最先、最容易被牺牲掉的对象。历史上,一个政权的恐惧与焦躁,往往首先反映在对百姓的血腥惩戒上。

所以别以为“只要不作妖,就能平安”,在真正的乱世和高压统治下,老百姓活着,靠的不是稳妥,而是运气。

战乱时代“屠一城”是兵家常事,不分敌我。汉、唐、宋、明、清的更替,无一例外都有大量城池在易手时遭遇屠城。

楚汉战争时期:项羽火烧咸阳,秦人死者无数;

三国乱世:曹操屠徐州,血流成河;

安史之乱:史思明夺邺城后屠杀居民十余万;

五代十国:每次政权更替都伴随“斩草除根”的城市清洗;

明末清初:张献忠屠四川,清军扬州十日、嘉定三屠。

这些记录不是虚构,而是大量史书记载和人口数据断层所印证的真实。而且被屠的往往是“拒守之地”“协敌之地”“反复之地”——这些标签根本不是百姓能左右的,可能只是因为城门没开得够快,结果满城血洗。

穿越成“战乱村民”的小说主角如果没有被屠一次,恐怕才是奇怪的事。

朝代初立,往往以“肃清地方”为名大开杀戒。政权初立最怕的是什么?不是敌国,而是“不稳”。为了确保政令畅通、地方归心,新朝最先打击的往往不是敌军,而是民间潜在异己和旧朝残余。

例如:

隋朝初年,杨坚以“削藩”之名诛杀多地贵族数万人;

明太祖朱元璋以“清吏治”为名诛杀大小功臣及其部属,连带地方支持者;

清军入关,大量地区以“反清复明”之名遭屠。

这一时期,即使你只是个老实种地的百姓,如果你:

曾给旧朝捐过军粮;

曾被旧官照顾过;

家中藏有不合新政的文书;

或只是住在“反叛地区”;

你都有可能被列入清理名单。“清君侧”从不只杀大臣,“清乡”才是屠杀的主战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