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法乐辞?歌贤众
王融
春山玉所府,檀林芳所栖。
引火归炎燧,挹水自清堤。
庵园无异辙,只馆有同侪。
比肩非今古,接武岂燕齐。
……
赏析:
《法乐辞·歌贤众》为南朝齐文学家王融所作,以独特的意象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佛教贤众的修行生活、精神境界及其深远影响,表达了诗人对贤众的赞誉与对佛法的尊崇。
一、修行之地的超凡描绘
1. “春山玉所府,檀林芳所栖”
- 意象构建: “春山玉所府”勾勒出一幅春日山峦的绝美画卷,春天的山峦生机勃勃,而“玉所府”则赋予其华贵、纯净的特质,仿佛这座山是美玉的汇聚之地,象征着此地蕴含着无尽的珍贵与美好。“檀林芳所栖”中的“檀林”,在佛教文化里常被视为神圣的修行场所,散发着祥瑞与庄严的气息,“芳所栖”描绘贤众栖息于这充满芬芳的檀林之中,营造出一种静谧、清幽且神圣的氛围。
- 作用与意义:这两句诗通过对修行环境的细腻描绘,为佛教贤众的出场搭建了一个超凡脱俗的舞台。美好的自然景观与佛教的神圣元素相结合,不仅展现了贤众所处之地的非凡,也暗示了他们的修行生活如同这环境一般,纯净而高尚,使读者对贤众的修行境界产生初步的遐想与崇敬。
二、修行过程与影响的隐喻
1. “引火归炎燧,挹水自清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