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熙这些年的所作所为并不是一点作用都没有,虞国这片新大陆上,新的思想也在萌芽,在朱昭熙没有注意到的地方,终于有人从朱昭熙的一系列动作中理解了朱昭熙的思想。
=坤泽大学教师宿舍的油灯亮到后半夜,这段日子周蕙难得的一直待在学校当中,而没有去全国各地走访调查虞国的社会情况,而是仔细研究坤泽日报上每一期代表大会传出来的消息。
将《坤泽日报》最新一期 “临时约法特刊” 摊在桌上,朱昭熙在代表大会上的发言记录被他抄录和分析了无数遍,试图去理解朱昭熙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作为与朱昭熙同岁的军户子弟,他比谁都清楚,这些文字背后藏着怎样颠覆性的力量。
周蕙的人生轨迹,早在十七岁那年就被虞国改写。当虞军铁骑踏入陕西,这个在旧军户制度下吃不饱饭的少年,因为朱昭熙的一纸移民命令,随着虞军漂洋过海来到了这片原始的陌生大陆。
因为是军户的原因,在没有其他生计能养活自己的情况下,他选择了继续当兵,在新兵营里,制式棉衣、识字课本,还有每月准时发放的饷银,让他第一次意识到,当兵不再是 “拿命换粮” 的营生。
因为识字速度快又肯钻研,他被推荐进入军校,本以为会成为一名将领,却在接触到军校中古今中外的思想理论书籍之后,发现自己真正向往的是思想与哲学的世界。
从军校毕业之后,周蕙一边研究思想理论,一边服役,服役结束之后,他则迫不及待的通过自学考试,考到了坤泽大学,成为了坤泽大学的学生,之后更是留校任教,成为了学校的老师。
在学校里周蕙也是特立独行,和其他老师喜欢在学校当中做研究不同,他更喜欢带着学生到虞国各地,去观察虞国的百态,去观察各行各业,去了解社会运行的内在规则。每天都喜欢看报,从报纸上了解时事新闻。
渐渐的他发现朱昭熙的虞国与原来的中原王朝可谓是一个截然不同的国家,与大明联邦的其他国家也截然不同,原来的中原王朝根本不可能有什么国有企业,用国有企业来控制经济。
在他的走访调查中,他发现虞国对于基层的投入更是前所未有,对基层的控制更是深入到了每一个人,刚开始周蕙以为朱昭熙是效仿秦朝,让虞国成为一个战争机器,还为此隐隐担忧,担忧虞国会像是秦朝一样,成为一个军国主义的国家。
可是渐渐地周蕙也是明白过来,在开拓时期,朱昭熙这样对虞国的强有力的控制才是最好的选择,虞国说起来也算是地大物博,可是刚开始的北熙洲就是一个原始丛林,这样的地方必须集中力量才能在最短时间内开发整个虞国,这也是对虞国所有人最好的选择。
在课堂上他的学生也有过这些问题“周老师,其他国家都在和富商共治,咱们为什么要扫黑除恶,要严打控制这些富商和利益阶层呢?” 。
对此,他的回答毫不犹豫,毫不避讳:“黄巢消灭了门阀,陛下消灭了士大夫。他们两人其实都是在做类似的事情,扫除原有的利益阶层,构建新的利益阶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