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游戏机制下,林峡谷有现成的教育体系,成套的课本,一开始引路的老师。
还有赠送的基础资源,盐,煤,铁等等,这两个就解决了发展的大头。
除此之外还有防护网和身份证,这两简直就是王炸,把进来的人管得死死的。
胡芸相信若不是有防护网限制出入,林峡谷绝对不会这般风平浪静。
先天条件给得这么足,当然可以放开了手脚干。
比如她们能够强硬地拒绝拉拢外面的现成势力,不必妥协,保证自身纯洁性。
比如她们不用依赖外面的人才管理,可以普及教育培育新式人才。
胡芸现在很少在会议上开口说话,因为她不确定自己以往积累的经验,对林峡谷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是突破点还是新的枷锁。
虽然同根同源,但林峡谷终归要在摸索中发展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特色路线。
几人在会议室里聊到半夜,初步商量出一个大致方案。
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基础,刚才有人在会议上说的话不错,林峡谷发展至今,物资供应还是处于紧张状态,每次人口一增多就显得窘迫起来。
集市售卖的货物基本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这也限量,那也限量,前段时间鸡蛋紧缺时,倒卖鸡蛋的行为屡见不鲜,捣毁一个据点,很快就会出现另外一个据点。
逼的她们差点都想直接收购那些小院人家自养的鸡蛋,从货源解决问题,哪有功夫天天在那玩猫抓老鼠的把戏。
说来说去,都是物资供应不上。
绝对平均带来绝对贫穷,是该提高生产效率了。
经过一系列会议商讨,最终定下钢铁厂和纺织厂作为试点,把三成的基础岗位就职时间延长至三年时间,优先考虑入取毕业后全天岗位和附近有房的人,剩下的岗位依旧采取两个月轮换制,跟着学校的课程走。
成效如何,只能交给时间验证。
一切都是未知。
消息对外宣布后,许多人都奔向告走,喜气洋洋,尤其是那些老人,觉得忙忙碌碌这些年终于可以稍微安定下来了。
虽然他们依旧嫌弃三年的时间太短,恨不得直接就在一个岗位上干一辈子,最好再把岗位传给子子孙孙,这才叫一个稳定呢。
不少人盯着那三成的固定岗位开始绞尽脑汁,优先分配附近有房的人,这没什么好说的,能分到房子的人基本不会太差,毕竟现在又不是刚开始的那会儿,三个人里就有一个人能分到房子,现在人口激增,建房子的速度又跟不上,可能就要五个人竞争一间房子了,能在这个竞争中脱颖而出的,走哪都不怕。
可另外一条路就简单多了,只要两年内都没达到升中级学校的要求,不就可以毕业进入全天的岗位分配吗, 那样他们就能谋一个比较安稳的差事喽?
两条路,一条前程远大但要费劲往上爬,一条安稳只要躺平摆烂就好。
春林回去把事情和建业一说,语气有些低落:“这是在分化。”
建业不以为意道:“人人如龙当然好,但以现在的结构,终究是少数人管理多数人,没那么多管理岗位给他们争啊,还不如提早筛选掉一批没有竞争意识的,还能保证生产呢。”
在建业看来,林峡谷能够平等地拖着每个人至少读书两至三年已经是一件非常伟大的壮举了。
难道还能拖着一辈子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