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策不轻改,梦频不可入。渠之东引,地勘五年,深测八井,无一异动。梦焰可为警,不可为锚。”
他取出策图数卷,图上层层水脉、流势、勘测点位尽列,图底盖章五枚,皆出自实地测组。
梦图一比之下,似乎失色。
—
焰频匠骆应镜未语,直接以“焰频剖层法”比对工策图与梦频之温感波段。
其术展现如下三层:
第一层:梦频整体稳定度较低,但局部温聚明确,波形类似地震前扰纹;
第二层:工策图所依据的土壤监测带,频值异常偏低,疑似未检测到潮湿软涌层;
第三层:“图纹异合区”出现于渠转弯处,与贺奕南梦图末笔吻合度达78%。
—
这次不是梦对现实,而是梦揭示了现实未曾抵达之处。
—
曲封蹙眉道:
“焰频图之法,非辞章可训,其比对之准,全凭术匠所控,怎可为政据?”
斐如意淡然一笑:
“你信权尺,不信心温;我看你,是未曾真观过一幅梦图。”
—
为破迷局,焰语局提出:
“以民梦频,公策辞章,设第一次‘辞梦联合评审会’。”
此会设四席:
焰频技术官一名;
工典勘测官一名;
焰梦公席引导官(此次为温素迁);
民信观察员,随机抽取三名不识焰频、不通工程之平民,由心温签焰。
四方对同图进行三段盲评:
不显来源,仅看图形;
不读背景,仅观频纹;
不听官语,仅凭感温。
其意:焰之可信,不在其出身,而在其能否引动人的直觉与公识。
—
评审于夜间进行。
第一轮,由民信观察员观图。其中一名老农出身之妇,手指梦图细纹,言语微抖:
“渠有暗骨,像当年我们村塘边的水缝,一下雨就塌,连鸡都陷进去。”
第二轮,工典官沈迭沉默良久,最终点头:
“此梦图所示非幻,是我们未测之层。梦,不是书,但它写了我们没读到的那页。”
第三轮,焰频匠将图频温感直接传入共频器,焰镜映出温蓝光痕,自渠线逆流而上,直指北丘一处已干枯地脉。
骆应镜言简意赅:
“梦频之脉,来自地下之未测感。不是幻,是未被记录的现实。”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