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知道,这眼泪里包含的东西太多太沉,不是言语能抚慰的。
直到女孩把四个包子都吃完了,连掉在油纸上的碎屑都小心地舔干净,那无声的哭泣才渐渐平息,只剩下偶尔的抽噎。
“吃饱了吗?”陈青山轻声问。
女孩依旧不说话,但这次,她极其轻微地点了一下头,动作小得几乎看不见。
“那好,我们回家。”
陈青山站起身,推起自行车。
这次女孩跟的近了几步。
……
回红松屯的路显得格外漫长。
陈青山推着车,脑子里飞快地盘算着接下来给他带进屯里该怎么办。
家人那边倒是好交代,爹娘心善本分,而且对于陈青山的决定向来不唱反调。
倒是邻居要想想应付。
刚进屯,肯定会被围观询问。
直接说“买”来的?
绝对不行!
说是逃荒过来的,有人估计也嚼舌根子。
只能按刘德财编的那个“投亲靠友”的剧本走。
就说……是李彩凤娘家那边一个八竿子打不着的远房表亲的孩子,老家豫东遭了大灾,爹娘都没了,千辛万苦一路打听着找来的。
陈青山一家不是土生土长的红松屯人,这个理由行得通。
至于名字……
陈青山瞥了一眼依旧低着头的女孩,看到她那双大得惊人的眼睛——
就叫“大眼”吧。
小名好记,等她自己愿意说了再改。
至于为啥能找到红松屯?
就说她爹娘临终前留了模糊的地址,一路问过来的。
虽然漏洞不少,但农村这种远方亲戚投奔的事虽然少见,也不是没有,只要口径一致,时间长了大家也就信了。
表现得自然点,就说孩子可怜,路上遭了大罪,受了惊吓,不太爱说话。
过了邻居这关,至于安置问题倒不用担心。
家里住得下,妹妹小梅还小,暂时可以让大眼跟她挤一个炕。
衣服……娘那里应该能找出穿小的旧棉袄改改。
至于吃饭……家里现在不缺粮,多一张嘴问题不大。
关键是要让她安心,别再担惊受怕。
内心提前做好了一切准备计划。
不久,屯子口熟悉的泥巴墙和光秃秃的杨树出现在视野里。
果然,几个坐在墙根晒太阳的老太太和几个玩耍的孩子立刻注意到了他们。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