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二章 老朱亲临前线!命不久矣!
新书推荐:南宋第一卧底、寒门祸害、李洁王浩、唐朝好男人、野山女人香、浮图塔、无意招惹、邪器、汉乡、大唐扫把星
“老朽且问你,自当今圣上亲理朝政以来,我大明对外征战,哪一次不是旗开得胜,威震四方?”
老朱顿时怔住了。
老者不待他开口,续道:“我大明天军东征倭国,北伐残元,平定女真三部,声威赫赫,震慑得高丽不战而降,主动称臣!”
他眼中闪过一抹自豪,声音愈发激昂,“便是远征海外,如暹罗、勃固等国,皆如摧枯拉朽,弹指间敌军便灰飞烟灭!”
“如此军功,旷古烁今,千古未有!”
“由此可见,说百姓生话安乐便会削弱军力,此言何其谬哉!”
老朱哑然失声,胸中思绪翻涌。
这是铁一般的事实,他无从辩驳。
自朱允熥秉政以来,大明军队所向披靡,战无不胜。
作为从刀山火海中走来的帝王,老朱深知如今大明军队的战力有何等强悍!
单说北元,在从前的他看来,草原部落作为中原千年之患,非常难以根除。
为此,分封诸子镇守边疆,重修长城,屯兵塞外,以徐图蚕食。
在老朱的预计中,需要数代,乃至数十代人的心血,方有可能彻底平定草原。
未曾想,朱允熥训练的新军,竟以雷霆之势荡平北元,连长城都无需再修!
这样的军队,谈何沉溺安逸?
谈何贪图逸乐?
又有哪里战力不强了呢?
老者嘴角泛起一丝笑意,道:“我大明铁军之所以无敌于天下,一则得益于圣上创制的火枪火炮,威力无匹,震慑敌胆,杀敌无数。”
“二则仰赖新军之军心如磐,士气如虹,远胜从前百倍,更非那些蛮夷所能企及!”
“安乐的百姓,却养出了最忠勇的将士,这才是江山永固的根本!”
老朱再度一愣,似被老者的话点醒了。
这一层因果,他此前竟未深思。
此刻却如醍醐灌顶。
“古时民间有谚云,‘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
“寻常良家子弟,若非走投无路,谁会甘愿投身行伍?”
“便是朝廷,以前也常将罪囚流犯贬为戍卒,充军发配。”
他轻哼一声,语气中透出几分讥讽:“上至庙堂高官,下至市井百姓,皆视当兵为贱业,蒙羞之举。”
“士兵多半在将官的鞭笞与威压下,勉强听命,不得已赴战。”
“这样的军队,军心何谈坚韧?战力又岂能强盛?”
“不过是全凭将领严苛督责,方能驱使作战。”
“你方才言中之意,是说唯有困苦之人、不恋安乐者,方能上阵杀敌。”
“可试想,历来征战,哪位将领不是身先士卒,冲锋在前,方能激励三军,勇往直前?”
“若是将领贪生怕死,不敢应战,但这样的军队,多半就一战即溃,毫无战力可言。”
“可是,这些将领,又有谁是真正的贫寒之士?”
“哪个统兵打仗,不是为了追逐荣华富贵?”
老者声音陡然拔高:“将士们提着脑袋上阵,刀口舔血,不正是为了建功立业、封妻荫子?”
“一场大战结束后,流连烟花柳巷,挥金如土的将领,比比皆是!”
“可这又何曾阻挠他们在沙场上舍生忘死,浴血奋战?”
“既然将领如此,那为何士兵若过上安稳日子,有钱过上了好生活,便会贪生怕死,不敢迎敌呢?”
“这等论调,岂非荒谬绝伦?”
老朱沉默不言。
老者的话,字字如刀,却指出了其中的关键之处。
那些曾经追随他南征北战、立下不世功勋的将臣,还真就是这样的。
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用起钱来豪爽挥霍,个个皆是及时行乐之人。
如今,他们已经成了勋贵,锦衣玉食,生活无忧。
可哪怕是现在,让这些人去领作作战,他们这些在尸山血海中杀出来的老将,也绝不会有一丝一毫的怯懦!
并不是会因为现在日子过得好了,就怕拼命了。
绝无可能!
他们仍然比寻常士兵更勇猛,也更沉着冷静,在战场上更能视死如归!
对于这一点,老朱很清楚,也深信不疑。
事实上,卫所兵打仗,主要靠的就是各级将官。
从千户到副千户,再到镇抚,百户,总旗,小旗等等。
这些人是军队的中坚力量。
这些人要是贪生怕死,那下面的士兵是绝不会拼命的,他们会逃得比所有的将官都快。
但正常而言,这些人还是相对比较勇敢。
百户总旗小旗等,打起仗来,都是冲在最前面的。
要不然,大明的军队就没啥战力可言了。
可这些人的俸禄可不低,百户都是领的正六品的俸禄,总旗是正七品,小旗是正八品。
他们的日子,至少相对寻常百姓来说,要安逸得多,过得好得多。
只他们并没有因此就比士兵更怕死啊。
由此可见,日子过得好不好,生活是不是安逸,和打仗勇不勇敢,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相反,最底层也最贫困的士兵,他们往往都是浑浑噩噩的。
事实上,大多数时候,朝廷也不指望他们能主动冲锋,能用鞭子抽着迫使他们服从命令,不敢逃跑,能跟着一起冲,就很不错了。
要不然,也不会将“充军”当作是犯罪的处罚。
老者举杯轻抿,浊酒顺喉而下,再度朗声复述古训:“‘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此言诚不欺我!”
“以前百姓食不果腹,衣不蔽体,除非走投无路,谁愿投身行伍?”
“即便上了战场,也多半心存苟且,只求偷生,难有死战之志。”
“可如今,天下安泰,民生富足,家家有余粮,户户有新衣。”
“百姓追求的,已不仅是温饱,而是荣光与尊严!”
“投身新阵,上阵杀敌,个个争先,宁死不退,方铸就了我大明新军的赫赫威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