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德宇的同学,瑞士持有股份的那位。
王小北半途加入,100万拿了百分之四十的股份。
电子表价格亲民,销路不错。
不到一年成本悉数收回,还额外赚了100多万。
这对于初创企业来说相当不易。
要知道,一般企业回本周期很长。
当然,手表的大宗利润还得归功于杰夫找到的经销商,推广他们的产品。
他对这家公司其实不算太看好,入局也只是偶然。
后来他曾写信建议,建立自有品牌。
毕竟高利润在于品牌。
现在开始,还不算迟。
连卡西欧这样的大众品牌,在国内还没真正崛起。
虽然比不了百达翡丽这些老牌子,但前景依然光明。
企业做大了,涉足多领域是必然。
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这也是他的长远打算。
偏偏杰夫坚决反对,这事只好暂时放下。
邹德宇给王小北斟上一杯,轻轻摇晃杯子,小抿一口后道。
“查了,还真有点问题。我托国外的朋友查过,在瑞士,伦敦,老美,都没看到我们的手表上架。”
王小北默默颔首。
正是出于这份疑惑,他才让邹德宇去查个究竟。
任何公司,打造品牌都是终极梦想,谁甘愿永远当低价代工厂?
他没接话,静待邹德宇继续。
“看来,王先生猜得没错,咱们出口的手表可能都被转卖贴牌了,怪不得他们坚持要用自家标识。”
公司草创阶段,有单就是王道,按客户要求做也是应该的。
王小北歪头想了想,开口问:“那你打算咋办?想不想照我的路子试试?”
他虽然控股百分之四十,属于大股东,但实际业务并不掺和。
除非是特殊大事。
至于邹德宇和杰夫俩人,一个占百分之三十三,另一个占百分之二十七。
这仨人,随便俩组合起来,第三个基本就得靠边站了。
他无非是打算去瑞士收个老钟表厂,换个名头,摇身一变成自家公司的高端子品牌。
毕竟原先那牌子,在大众眼里快成便宜货的代名词了。
必须新搞一个牌子。
再者,弄个老厂来改头换面,宣传时可以以百年传承吸引人。
内地那些酒厂,不就是这么玩起来的嘛。
起初也就是个小酒坊。
营销玩得溜,一个个便风生水起了。
邹德宇沉默半晌,缓缓道:“问题在于,杰夫不愿意授权专利。”
王小北颔了颔首,心知这正是邹德宇的痛处。
杰夫手里捏着专利呢,哪能轻易松手?
琢磨了一下,他又出主意:“咱们直接找实验室谈谈?”
毕竟专利是实验室的,杰夫不过是中间商。
绕过他,完全可行。
邹德宇迟疑着没接话。
王小北瞧他这模样,笑道:“还纠结啥?都这份上了,莫非真打算一辈子给人家代工?”
代工其实也不丢人。
往后看,港岛那群百亿富翁,好多起家时还不都是给人代工电子零件。
像录音机磁头,电视机按钮,后来不也一步步建立起自己的电子帝国了吗?
西方的产业转移才刚开头呢。
但这活儿干着,心里总归憋屈。
邹德宇听完,长叹一声:“好吧,我再去跟他聊聊。”
王小北微微颔首,又问:“那你那块地怎么打算的?还搞不搞?拖一天,就亏一天。”
港岛的地皮不比内地,动不动就几万,十几万平米起还带着停车场之类的设施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