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多时,众将齐聚营帐,姚苌眼神炽热,在众人面前来回踱步,开口道:“如今北方局势大乱,苻坚已死,慕容垂竟公然称帝。难道我们就要眼睁睁看着他风光,自己屈居人下?长安,乃前秦旧都,龙兴之地,其意义非凡。若我军能占据长安,以此为根基,大业何愁不成!”他的声音低沉却充满力量,犹如闷雷在营帐中滚动,每一个字都重重地砸在众将心上。
众将纷纷应和:“将军英明,我等愿追随将军,成就霸业!”声音整齐而洪亮,充满了对姚苌的信任与追随的决心。
姚苌嘴角上扬,露出志在必得的笑容,大手一挥:“好!传我将令,整军备战,直取长安!此次行动只许胜不许败,让天下人知道,我姚苌的厉害!”他的笑容中带着一丝残忍与决绝,仿佛已经看到了长安城门在他的面前缓缓打开,自己登上权力巅峰的景象。
数日后,姚苌率领着如狼似虎、士气高昂的军队,浩浩荡荡地朝着长安进发。一路上,军旗猎猎作响,士兵们步伐整齐有力,喊杀声震天。所到之处,敌军望风披靡,如同秋风扫落叶般不堪一击。长安的守军在姚苌猛烈的攻击下节节败退,毫无还手之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座古老的都城逐渐陷入敌手。
当姚苌踏入长安城门的那一刻,望着城内繁华却略显破败的景象,他心中感慨万千。他缓缓下马,环顾四周,暗自思忖:“这长安城,终究落入我手。苻坚以大秦之名,曾一统北方,声威赫赫。如今我若沿用大秦国号,必能收拢前秦旧部人心,让天下人知晓,我乃继承前秦大业,如此,霸业可成!”他的心中充满了野心与豪情,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站在权力的巅峰,接受着万民的朝拜,成为这乱世的主宰。
于是,姚苌迫不及待地在长安称帝,国号继续沿用苻坚的大秦,史称后秦。称帝大典上,长安城内张灯结彩,却又隐隐透着一股紧张的气氛。姚苌身着华丽的龙袍,头戴沉重的皇冠,威风凛凛地站在高台之上。他目光扫视着台下山呼万岁的臣民,心中豪情万丈,暗自盘算着:“如今我已称帝,当务之急是扩充实力。先稳固关中之地,再逐步向外扩张,吞并周边势力,待时机成熟,定要扫平天下,成就千古霸业!”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自信,仿佛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他前进的步伐,整个天下都将在他的掌控之中。
而在遥远的草原,拓跋珪目睹吕光、慕容垂、慕容永等纷纷称帝,心中的雄心壮志被彻底点燃,如同沉睡的巨龙被唤醒,一股强大的力量在他的体内涌动。
营帐内,灯火通明。拓跋珪眉头紧皱,在帐中来回踱步,心中思索着:“天下大乱,群雄并起,若我不趁机崛起,必将被他人吞并。代国虽有根基,但名号太小,难以成就大业,必须做出改变。可这改变该从何入手?”他一边踱步,一边不时抬头望向营帐外,仿佛能看到草原之外那群雄逐鹿的残酷场景。
这时,谋士进帐,恭敬地行礼后说道:“主公,如今各方势力皆在扩张,我代国若想逐鹿中原,需有响亮名号,方能凝聚人心,震慑四方。一个好的国号,可让天下人知晓我代国的雄心与实力,吸引更多贤才来投。”
拓跋珪停下脚步,目光炯炯地看着谋士,急切地问道:“依你之见,当改为何名?”
谋士微微一笑,上前一步,胸有成竹地说道:“曹操,以魏之地,成就霸业,一统北方,威名远扬。主公若以魏为国号,一则彰显主公效仿曹操之志,展现主公的雄心壮志;二则魏之名,大气磅礴,更利于主公日后融入中原,成就大业。且魏国号底蕴深厚,可唤起天下人对往昔辉煌的记忆,对招揽人才、凝聚人心大有裨益。”
拓跋珪听闻,眼中顿时一亮,心中豁然开朗,拍手称快:“好!就依你所言,改代国为魏国。从今往后,我等当以魏之名,厉兵秣马,逐鹿天下!”他的声音坚定而有力,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与决心。
于是,拓跋珪果断称帝,并精心规划着魏国的未来。他积极整顿内政,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在广袤的草原上,他鼓励农耕,亲自带领士兵和百姓开垦荒地。他站在开垦现场,大声说道:“兄弟们,我们要让这片荒芜的土地焕发生机,种出粮食,让大家都能吃饱饭,这是我们魏国崛起的根基!”在他的带领下,荒芜的土地上逐渐长出了丰收的庄稼,金黄的麦浪在风中翻滚,仿佛在诉说着丰收的喜悦。他还加强军事训练,打造一支强大的军队。训练场上,士兵们喊声震天,他们在拓跋珪的严格要求下,刻苦训练,每一个动作都力求做到最好。拓跋珪亲自制定军事训练计划,从体能训练到战术演练,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关,让士兵们具备了强大的战斗力。这一系列举措为日后魏国的崛起,进而横扫北方做足了准备,犹如在黑暗中默默积蓄力量的火焰,等待着燎原的那一刻,将整个北方的天空染成属于自己的颜色。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