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中文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中文网 > 历史不是爽文 > 第12章 如果不是走投无路,老百姓不会选择当兵

第12章 如果不是走投无路,老百姓不会选择当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雍正曾下令清查军饷腐败,发现“一百两发至兵卒手中,不足三两”。意思是被层层盘剥后,基层士兵基本喝西北风。穿越想“靠当兵混饭吃”?你很可能会饿死在营地里。

戍边士兵长期驻守荒地或险地,比如辽东、甘肃、新疆、云南等边陲之地,环境恶劣、气候多变、瘴疠盛行,不打仗就病死,打仗就是被敌军射杀。

《明史》记载:嘉靖年间调兵三万征剿蒙古,半年后“归者三千”,战死与病死者各半。有兵卒回忆:“朔风如刀,粟米难得,日日走马千里,不见亲骨者十月。”

更惨的是,若战败被俘,轻则沦为奴隶,重则直接斩首示众。而战死者的尸体往往“暴露野外,不得收葬”,更无“烈士抚恤”。

穿越文常写“从兵卒打上将军”,现实中几乎不存在。将领基本靠门第、功勋、举荐提拔,底层兵卒几乎没有晋升渠道。

例如明代军队中,“千户以上”皆由上级任命,大多数将军是勋贵之后。哪怕你战场表现英勇,若无推荐人、无官职背景,顶多赐银几两,不会提拔你为官。

清代绿营士兵打仗再勇猛,升职仍需军功加资历累积十几年。战死十个“老兵油子”,也未必能让一个升伍长。你靠“智谋打赢仗”,人家靠“祖宗八代”安排位置。

当兵不仅苦,还得忍受极其严苛的军纪。打仗胆怯、擅离职守、违令不从,都是斩首之罪。清代军队有“先斩后奏”制度,将领有权直接处决犯军纪者。

明代戍边兵士逃营者直接“枭首示众”;清代绿营士兵若斗殴、赌钱、闹事,一律杖责五十以上,屡犯则发配宁古塔、伊犁等地服苦役。

更有“连坐制”:一个士兵犯错,整队受罚,拖家带口一起遭殃。穿越要去军中混日子?你可能连帐篷都没睡热,就被杖毙或发配充军。

复员士兵无依无靠,回乡多成无籍流民。打完仗就能回家养老?那是神话。现实里,复员兵士多数无田无业、户籍变动受限,在乡间也无地可归。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