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中文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中文网 > 诗词一万首 > 第557章 范云《古意赠王中书诗》

第557章 范云《古意赠王中书诗》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三、表达友人遇明主的感慨

1. “遭逢圣明后,来栖桐树枝”: “遭逢圣明后”表明王中书得遇贤明君主,这是其施展才华的契机。“来栖桐树枝”,用凤凰非梧桐不栖典故,将王中书比作凤凰,梧桐象征圣明君主提供的良好平台,体现王中书在明主下找到施展才华之所,诗人为其感到欣慰。

2. 对理想君臣关系的肯定:此句表达诗人对王中书遇明主的认可,也流露出对理想君臣关系的向往,认为贤才应在圣主麾下发挥才能,实现抱负。

四、描绘友人优越条件及自身态度

1. “竹花何莫莫,桐叶何离离。可栖复可食,此外亦何为”: “竹花”“桐叶”,相传凤凰食竹花、栖梧桐。“莫莫”形容竹花繁盛,“离离”描绘桐叶茂密,为王中书描绘美好境遇,他在圣主处如凤凰有栖身之所与充足食物,无需他求。

2. 对比中显自身态度:与王中书境遇形成对比,暗示自己未处如此优越之境,以王中书的满足状态,衬托自己对其境遇的看法,也流露出自身的感慨。

五、以鹪鹩自比,凸显差异

1. “岂知鹪鹩者,一粒有余赀”: “鹪鹩”体型小,易满足,以之自比。与比作凤凰的王中书相比,鹪鹩只需“一粒”食物就满足,表明自己所求不多,与王中书所处高位、资源丰富形成鲜明反差。

2. 强化情感表达:通过鹪鹩与凤凰对比,强化诗人与王中书在境遇、追求上的差异,使全诗复杂情感表达更深刻,既有对王中书的赞美、欣慰,也有自身境遇的感慨。

六、艺术特色

1. 用典丰富:诗中多处用典,如凤凰池、梧桐、竹花、鹪鹩等典故,增添文化底蕴,使表达含蓄委婉,引发读者联想,丰富诗歌内涵。

2. 对比鲜明:将王中书比作凤凰,自己比作鹪鹩,从出身、才华施展、所处境遇等多方面形成对比,突出两者差异,增强诗歌表现力,深刻传达复杂情感。

……

解析:

1. 摄官青琐闼,遥望凤皇池

- 解析: “摄官”意味着诗人暂居官位,并非正式长久任职,透露出一种临时之感。“青琐闼”指代皇宫,此处表明诗人身处宫廷为官,描绘了其所处的工作环境。“遥望凤皇池”,“凤皇池”在当时代指中书省,是朝廷的核心机要之地。诗人在这里远远眺望凤皇池,“遥望”二字既体现出实际距离,又蕴含着心理上的距离感。从现实层面看,可能由于职位或其他因素限制,诗人难以靠近;从情感角度,表现出对在中书省任职之人(王中书)的关注与向往,为全诗奠定了一种对友人所处高位既关注又有一定距离感的基调。

2. 谁云相去远,脉脉阻光仪

- 解析: “谁云相去远”,诗人以反问起句,看似质疑两人距离遥远的说法。实际上,虽地理位置或职位层级上可能相距不远,但“脉脉阻光仪”给出了答案。“脉脉”形容含情凝视,“光仪”指对方的风采仪容。此句意思是,尽管两人或许空间距离并非遥不可及,然而却仿佛被无形之物阻隔,只能含情相望,难以真正亲近,无法一睹对方的风采。这种表述细腻地刻画了诗人与王中书之间看似近却又有着难以逾越隔阂的微妙关系,进一步强化了开篇营造的那种距离感,饱含着无奈之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