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饮酒?其三
陶渊明
道丧向千载,人人惜其情。
有酒不肯饮,但顾世间名。
所以贵我身,岂不在一生?
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
鼎鼎百年内,持此欲何成!
……
赏析:
《饮酒·其三》是陶渊明对当时社会风气及人生价值的深刻反思之作。诗人以敏锐目光洞察世态,借饮酒话题,层层剖析世人行为,传达对生命意义的独特见解。
一、开篇叹世风:道德沦丧与私欲横行
1. “道丧向千载,人人惜其情”:起笔便以深沉感慨,点明社会道德规范与正道已丧失近千年之久。“道丧”如重锤,敲响对社会现状的警钟,反映出正直、高尚价值观的缺失。“人人惜其情”描绘人们只关注自身私情私欲,不顾公义与道德准则。此句勾勒出一幅世风日下的社会群像,为全诗奠定对不良世风批判的基调,让读者直观感受当时社会精神层面的衰败。
2. 时代映射与诗人忧虑:陶渊明所处时代,政治动荡,战乱频繁,传统道德体系受冲击。人们为求自保或追逐利益,摒弃道德。诗人对这种现象痛心疾首,忧虑社会失去正确价值导向,陷入混乱与堕落,其感慨饱含对往昔正道社会的怀念及对当下的无奈。
二、讽喻追名风:虚名误人,错失生活真味
1. “有酒不肯饮,但顾世间名”:此句刻画世人行为,酒在古代文化象征放松、超脱与享受当下。但诗中之人面对美酒,却无动于衷,一心追求世间虚名。通过“不肯饮”与“但顾”鲜明对比,突出世人对虚名的盲目痴迷,讽刺其为虚名放弃生活中简单纯粹乐趣,揭示追名逐利风气使人迷失本性,忘却生活真谛。
2. 名利枷锁与心灵桎梏:在当时社会,名声常与仕途、财富挂钩,人们为名利不择手段。诗人借此句批判这种扭曲价值观,表明虚名如枷锁,束缚心灵自由,让人陷入无尽焦虑与争斗,错过人生美好,如美酒带来的惬意与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