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着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
赏析:
《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所写的自传文,创作于其归隐田园期间。当时社会动荡,政治黑暗,门阀制度森严,文人阶层在高压统治与名利诱惑间挣扎。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以独特视角和笔墨,塑造五柳先生形象,抒发自身情怀。
一、立意与主题
1. 展现自我,坚守本真:文章立意于通过描绘五柳先生,展现作者自身的精神风貌与人生追求。五柳先生“闲静少言,不慕荣利”,远离尘世喧嚣与名利纷争,坚守内心的宁静与纯净。如“不慕荣利”直接表明对世俗荣华的淡泊,反映陶渊明对官场黑暗、追名逐利现象的摒弃,追求真实、质朴的生活本真。
2. 安贫乐道,崇尚自然:借五柳先生安于贫困、以道为乐的生活态度,表达对自然、淳朴生活的崇尚。“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虽生活贫困,却安然自得,体现安贫乐道情怀。这种态度与道家顺应自然思想契合,表明陶渊明在自然中寻求心灵慰藉与人生价值,将自然视为精神归宿。
3. 寄寓理想,遗世独立:五柳先生形象蕴含着陶渊明的理想人格。“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展现其对知识的独特追求,注重精神领悟而非功利目的。“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描绘出超脱世俗、自得其乐的形象,表达对理想生活方式与人格境界的向往,在污浊现实中保持遗世独立。
二、结构与脉络
1. 开篇点题,介绍名号:“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开篇营造神秘氛围,以树为号,暗示与自然紧密相连,引出对五柳先生的描述,为全文奠定质朴自然基调。
2. 详述志趣,刻画形象:从读书、饮酒、生活状况、着文等方面描述五柳先生。“好读书……欣然忘食”写其读书之乐;“性嗜酒……曾不吝情去留”展现饮酒之豪爽率真;“环堵萧然……晏如也”突出安贫乐道;“常着文章自娱,颇示己志”体现以文抒志。多方面刻画,使形象丰满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