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中文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中文网 > 诗词一万首 > 第73章 诸葛亮《出师表》

第73章 诸葛亮《出师表》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出师表》作于蜀汉建兴五年(公元227年),诸葛亮即将率军北伐曹魏。此时蜀汉新遭猇亭之败,元气大伤,而曹魏政权日益强大,东吴亦虎视眈眈。在这内忧外患之际,诸葛亮为实现兴复汉室的大业,上此表文,以恳切言辞劝诫后主刘禅,同时表明自身北伐决心。

一、立意与主题

兴复汉室,鞠躬尽瘁:文章核心立意是兴复汉室,这是诸葛亮一生的政治理想,也是蜀汉政权存在的重要意义。开篇点明蜀汉“危急存亡之秋”,但他仍决心北伐,“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体现对先帝遗志的忠诚践行与为实现理想鞠躬尽瘁的精神。此主题贯穿全文,激励蜀汉上下团结一心,为共同目标奋斗。

劝诫后主,励精图治:劝诫后主刘禅是重要主题。诸葛亮深知后主年轻,缺乏政治经验,故在文中反复叮嘱,希望他“开张圣听”,广纳谏言,避免“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强调赏罚公正,“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尤其要“亲贤臣,远小人”,以先汉兴隆、后汉倾颓为鉴,励精图治,稳固蜀汉政权。

二、结构与脉络

开篇明势,奠定基调:以“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起笔,点明蜀汉艰难处境,“天下三分,益州疲弊”突出形势严峻,却又以“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展现希望,为后文提出建议与表明北伐决心奠定基础,让读者感受到局势紧迫与责任重大。

提出建议,条理清晰:从朝政、用人等方面提出建议。在朝政上,强调赏罚分明,宫中府中一体对待;用人上,举荐郭攸之、费祎、董允、向宠等贤才,建议后主亲信并重用他们,同时以两汉兴衰对比,凸显亲贤远佞重要性。建议层层递进,逻辑严密,为蜀汉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策略。

自述身世,表忠明志:由对后主劝诫转入自身经历回顾,从“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到“遂许先帝以驱驰”,详述先帝知遇之恩,“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表达对蜀汉的忠诚与担当。进而阐述北伐时机成熟及决心,表明北伐是为报先帝、忠陛下,将个人命运与蜀汉兴衰紧密相连。

明确分工,殷切期望:明确自身与郭攸之等人职责,将北伐重任揽于己身,把进忠言之事托付他人,期望后主“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对后主提出殷切期望,为蜀汉未来发展指明方向,使文章主题得以升华。

三、语言与修辞

质朴恳切,情真意切:语言质朴无华,却饱含深情。如“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直白表达对先帝的怀念、对后主的担忧及即将出征的复杂情感,质朴言辞直击人心,引发读者强烈共鸣。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