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中文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中文网 > 诗词一万首 > 第13章 班固《咏史》

第13章 班固《咏史》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班固(公元32年~公元92年),代表作《咏史》。

咏史

班固

三王德弥薄,惟后用肉刑。

太仓令有罪,就递长安城。

自恨身无子,困急独茕茕。

小女痛父言,死者不可生。

上书诣阙下,思古歌《鸡鸣》。

忧心摧折裂,晨风扬激声。

圣汉孝文帝,恻然感至情。

百男何愦愦,不如一缇萦。

……

赏析:

班固的《咏史》是中国文学史上较早的一首咏史诗,以质朴的语言、清晰的叙事,借缇萦救父的故事表达深刻思想,具有独特的文学价值。

1. 思想主题

赞美孝道与女性的力量:诗歌通过细腻讲述缇萦救父的事迹,高度赞扬了缇萦的孝心与果敢。在父亲面临肉刑困境时,缇萦挺身而出,以柔弱之躯承担起救父的重任,这种至孝之情令人动容。诗末“百男何愦愦,不如一缇萦”,将众多男子与缇萦对比,凸显出缇萦的非凡,有力地肯定了女性在传统社会中展现出的强大精神力量与担当,突破了当时对女性的固有认知。

对仁政的向往:诗中借汉文帝受缇萦孝心感动而废除肉刑这一情节,委婉表达了对仁政的推崇。诗的开篇提及“三王德弥薄,惟后用肉刑”,暗示肉刑的施行是道德衰落的表现,而汉文帝因缇萦之举做出的改变,展现了仁政的光辉,反映出作者期望统治者能以仁爱之心治理国家,减轻刑罚,关注百姓疾苦。

2. 艺术特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