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刘细君(公元前121年~公元前101年)代表作《悲愁歌》。
悲愁歌
刘细君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
穹庐为室兮旃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
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
……
赏析:
《悲愁歌》是刘细君远嫁乌孙国时所作,这首诗以直白而深情的笔触,倾诉了她内心的悲苦,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情感深度。
1. 主题内涵
远嫁的悲苦与无奈:诗歌开篇“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便点明远嫁的事实,流露出深深的无奈。“天一方”形象地描绘出与家乡相隔之遥,远在异国他乡,远离亲人故土,这种空间上的巨大距离,成为她悲愁的根源,凸显出个人命运被政治裹挟的无奈与无助。
文化差异带来的痛苦:“穹庐为室兮旃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描绘了乌孙国与中原截然不同的居住和饮食文化。居住在毡帐里,以肉酪为食,这种文化与生活方式的巨大差异,使刘细君难以适应,进一步加剧了她内心的孤独与痛苦,反映出文化隔阂给她带来的精神折磨。
浓烈的思乡之情:“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直接抒发了她对故乡的深切思念。日常的思乡之情已让她内心伤痛,而渴望化为黄鹄飞回故乡的愿望,更是将这种思乡之情推向极致,体现出她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以及无法回归的痛苦。
2. 情感表达
直抒胸臆:整首诗情感表达直接坦率,毫无保留。如“吾家嫁我兮天一方”“居常土思兮心内伤”等语句,直接诉说远嫁的无奈和思乡的痛苦,让读者能真切感受到她内心的悲愁,这种直白的表达方式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使读者能够迅速与诗人产生情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