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2月下旬,王至诚沐浴在春风春雨的气息中,窦乐安路沿途的景观让他印象深刻。此刻,他想要领略一下民国上海的独特风貌,但细密的春雨愈下愈大,衣衫单薄的他被淋湿,急需寻找一个避雨的地方。
走到四川北路与窦乐安路的交界处,眼前出现了一处门口闪烁着晶莹透亮的玻璃招牌,门头上挂着“公啡咖啡馆”的匾额。公啡咖啡馆坐落在北四川路与窦乐安路的交界处,是旧上海虹口一处着名的咖啡馆。楼下出售糖果和点心,二楼则是品咖啡的好去处。
在民国时期,咖啡馆并不稀罕,公啡咖啡馆也不是上海最早或最好的店铺,但书写“公啡咖啡馆”匾额的作者却一直是个谜。作为书画家和鉴赏家的王至诚,专注地盯着匾额,绞尽脑汁,依然无法辨认出笔迹出处。或许是某位文学家的手笔,例如鲁迅或茅盾。
树人寓所及内山书店等地距离公啡咖啡馆不远,听说他们常常到楼上品咖啡,这里被称为鲁迅的“第二客厅”。或许正是因为他们的光临,这里赋予了独特的文化色彩,成为后人所称道的“那个年代最有名的咖啡馆”,同时也是左联诞生的摇篮。
王至诚背着书画包走进咖啡馆,里面坐满了鲁迅笔下的工农大众,大家一边聊着时尚与时局,一边畅饮。虽然不及文人雅士那样一边品茶一边品味人生,但在这劳累和贫困的生活中,他们也在此释放压力,享受片刻的宁静与快乐。
“楼上包了!对不起,先生。”一位年轻而俊俏的少妇伸出一只白皙的手臂,挡住了王至诚的去路。
“至诚哥,是你啊!”气质优雅、才貌俱佳的关露走了过来,给王至诚解围。
少妇并不知晓她与王至诚的交情,关露与她以姐妹相称,既然王至诚是关露的朋友,那么朋友的朋友,自然让他松了一口气。
少妇微笑着回答:“关小姐可是这里的常客,她的第一篇短篇小说《她的故乡》发表于南京《幼稚周刊》,与潘柳黛、张爱玲、苏青并称为‘民国四大才女’。不过我与她们不同,我更加喜欢王羲之的《兰亭序》。”
“我也是来给楼上的先生送字画的,是王羲之的《兰亭序》。”王至诚说着接头的暗语,顺利上了二楼。
在二楼一位身穿浅灰色长褂、戴着金边燕京的青年先生正翻阅着画册,颇有书生意气,王至诚小心翼翼地走了过去。他的心中暗自打鼓,眼前的这位青年是否正是自己寻找的那位艺术家?
就在此时,窗外的雨声渐渐减弱,春雨散去,透出一丝阳光,映照在窗台上,仿佛在为即将展开的故事铺开了光辉的幕布。王至诚下定决心,要在这场历史的洪流中,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他知道,自己的旅程才刚刚开始,而未来的每一步,都将承载着他的希望与梦想。
喜欢文化英雄联盟请大家收藏:()文化英雄联盟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