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也许啊?”老板不耐烦地问,“连他的名字都不清楚,找他做什么?”
王至诚如实说:“我想找到他,找上海大学的一位教授。”
“哦,你要找上海大学的教授啊!”老板的语气稍微缓和了一些,说:“张少卿就是响当当的上海大学的教授。”
张少卿来到上海后,凭借出众的才华与外表,迅速得到了同乡的帮助,注册入读了以激进作风着称的上海大学。在这里,他开始了最初的革命生涯,理想与现实交织成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
“文有上大,武有黄浦”,上海大学是革命者的“摇篮”,被誉为“东南革命最高学府”。在这里,张少卿开启了他的革命生涯。
1925年2月,张少卿与工会干部及“志愿队”成员共同进行了一场传统的誓盟仪式。在热烈而庄重的氛围中,他与工人们一同饮下混合着被宰杀动物血液的烧酒,随后高声宣誓,誓言为革命事业奋斗到底。
1925年5月15日,顾正红被枪杀,随后由英国人指挥的上海警察局小分队竟然对示威的工人和学生开火,导致震惊全国的“五卅惨案”。
“北有五四之北大,南有五卅之上大。”张少卿凝视着王至诚胸前的照相机,沉声说道:“‘五卅惨案’改变了我们活动的重心,我们的目标从日本人转向了英国人,迅速引发了一股遍及中国的愤怒洪流。周恩来、罗亦农、赵世炎等人都在此次运动中担任了领导或参与者。”
“你如果想采访的话,找我赵容就对了。”张少卿说。
赵容?王至诚心中一震,眼前的老板就是张少卿,那个历史中的传奇人物。他的内心掀起阵阵波澜,仿佛在时间的长河中,命运的轮回即将揭开。
张少卿还告诉王至诚:“1926年前后,我担任上海大学共字号特支委员会书记和沪东区区委书记,也许因为工作的特殊性,保护组织的更大安全,让组织的每一个人不因为我的被捕而被牵连,没有档案,也就是说将来一个新国家的到来,都是一段空白,永远无法考证。”
王至诚回答说:“我王至诚从不涉政,我是徐悲鸿先生介绍来上海大学寻求一个教授职务。”
“他不在!”张少卿又说,“到大学谋职,可以找我啊!”
王至诚见他这般的傲气,回避他的主动邀请,询问道:“请问能借用一下电话吗?我会支付费用或者以书法抵账的。”
张少卿乐意地将电话递给王至诚。王至诚拿起话筒,思绪万千,内心的焦急愈发难以抑制。他拨通了一个又一个号码,期待着能听到徐悲鸿熟悉的声音,每一次电话接通的瞬间,他都心跳加速,然而,这种期待却一次次被失望击碎。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