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朱昭熙正在提高秘书办公室的级别的时候,对外情报局的信鸽便跨越太平洋,从岷国带回了一道让朱昭熙都有些震惊的消息,虞国和越国都没有完成准备的事情,岷国那些朱昭熙没有看上的原历史上的牛鬼蛇神,竟然完成了。
岷国在一夜之间完成了一场史无前例的革命:中军都督府大都督石亨与户部尚书徐珵联名发布《国政革新令》,宣布组建内阁,由内阁首辅总揽军政大权,岷皇朱徽煣仅保留名义上的元首地位,其职责被限定为“出席重大庆典、签署内阁首辅任命书”两项。
“岷国……”朱昭熙低声重复着这个名字。这个被分封在原缅甸地区的小国,在大明联邦的权力格局中向来不起眼,甚至于在小国联盟当中都没有什么话语权的国家。六大强国的目光要么是聚焦于武洲,要么聚焦于内部改革,谁也未曾留意这个偏安中南半岛的藩国。
随后的情报当中详细追溯了变革的由来,源头竟要从岷国的王位传承说起。
岷国初代君主朱楩立国之后,在立太子的事情上,并没有遵循“嫡长子继承制”。因为他的嫡长子朱徽焲虽然成为一个武强还可以,但是在政治上一窍不通,可以说就是一个比朱高煦还要莽夫的莽夫,这样的人朱楩怎么可能放心把江山交给他。
而嫡次子朱徽煣则在开国战争中屡立战功,更是有着一定的帅才,在处理财政事务方面也是井井有条。朱楩基于“国初需强主”的考量,临终前力排众议,将皇位传给了嫡次子朱徽煣。
朱徽煣登基后,为平衡宗室关系,对待宗室,就算是自己的大哥也是极其优待,在武洲分封时优先为朱徽焲选定了亚平宁半岛的富庶封地,并拨给远超其他宗室的军费与移民配额。
按他的设想,兄长在武洲建立藩国后,既能远离权力中心,又能凭借封地资源安享富贵,岷国本土的权力格局便可稳定。
但朱徽焲的野心远超预期。他表面接受分封,暗中却以“筹备藩国兵马”为名,在岷国南部的勃固地区私自训练私兵,还拉拢了三位对朱徽煣不满的庶弟,约定待封藩船队出发前发动政变,夺取王位后再将朱徽煣流放至武洲。
这场政变尚未发动便已经被岷国密探查了出来。岷国中军都督府大都督的石亨在巡查边境时,截获了朱徽焲与庶弟们的密信,信中详细罗列了政变的时间、兵力部署及后续清洗计划。石亨当即率兵返回都城,与户部尚书徐珵连夜商议对策。
徐珵是当年从大明帝国迁移过来的至岷国的文臣,因精通算学、水利工程与财政被朱楩重用。这个人虽然在历史上是和朱祁镇发动夺门之变的大奸臣,但是他的能力和格局,在这个时代绝对是拔尖的。
他自然知道内乱对于国家的危害,更何况岷国只是一个小国,在这个大争之世,需要团结一致才是,如果再爆发内战,那岷国这个默默无闻的小国,将更加泯然众人了。
两人最终决定“先下手为强”。在朱徽焲预定发动政变的前一夜,石亨调动京畿卫戍部队控制了王宫、军械库与粮仓,徐珵则以“户部核查军费”为由,封锁了朱徽焲私兵的粮饷供应。
次日清晨,朱徽焲带着一万私兵抵达王宫时,面对的是早已严阵以待的正规军,就算朱徽焲的军队再怎么强大,面对装备精良的正规军,也只有失败的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