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八世在翻阅从东方传入的古籍时猛然惊醒: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政权更迭之战,而是如同战国时期秦国将领白起那般的“歼灭战”——不求土地人口的直接治理,而是通过彻底摧毁敌方的有生力量与文化传承载体,达成一劳永逸的战略肃清。
此时的君士坦丁堡已陷入前所未有的绝境。约翰八世虽倾尽国力集结了全国精锐,但兵源补充渠道完全断绝,城内储水在西路军的长期封锁下即将告罄。
更具毁灭性的是联邦军队投入的热气球部队——这些浮空器搭载着特制的火油容器,每日对城市进行无差别投掷。
尽管君士坦丁堡的建筑多采用石料结构,相较于木质建筑更难起火,但粘稠的火油附着在墙面与街道上持续燃烧,将整个城区化为高温炼狱。
白天,街道被灼烤得滚烫,行人赤脚难以立足;夜晚,火光映红天际,房屋残骸冒出的黑烟遮蔽星月,居民在窒息与高温中大批死亡。
西路军并未急于发动传统意义上的攻城战,而是采取了“火炮犁地”的系统性摧毁战术。数万门各型火炮——从射程较远的长管野战炮到破坏力惊人的臼炮——在城外一字排开,形成绵延数里的炮阵。
随着统一的进攻号令,炮弹如雨点般砸向城墙。数轮齐射后,屹立千年的君士坦丁堡城墙轰然崩塌,巨大的碎石瓦砾堆积成临时的斜坡,却并未成为联邦军队的进攻通道。
相反,士兵们缓慢推进火炮阵地,以炮口为“犁”,对城墙后的城区进行逐片轰击——他们的目标不是占领这座城市,而是将其从物理层面彻底抹去,让任何宗教符号或文化记忆都无法在此留存。
在城墙崩塌的轰鸣中,约翰八世站在皇宫的残垣断壁前,望着城外如林的炮管与升腾的硝烟,终于理解了大明联邦的真正意图:这不是一场改朝换代的战争,而是一场文明层面的彻底灭绝行动。
当新一轮炮群轰鸣响起,碎石、火油与金属弹片笼罩整个君士坦丁堡时,东罗马帝国延续千年的文明之光,在这场以西征为名的灭种之战中,彻底坠入黑暗。
这场战争的残酷性远超武洲历史上任何一场冲突。大明联邦军队以近乎机械的执行力贯彻着总司令部的指令:每占领一片区域,便进行人口甄别与宗教设施清除;每推进一里土地,便留下一片焦土与废墟。
他们清楚地知道,这种手段将在历史上留下血腥的印记,但更坚信这是避免重蹈蒙古覆辙、确保联邦文明纯粹性的唯一路径。
当君士坦丁堡的最后一道城墙在炮火中坍塌时,中亚与西亚的宗教势力根基已被彻底摧毁,而大明联邦的扩张之路,也染上了更鲜艳的血色。
喜欢穿越大明:本公主配享太庙请大家收藏:()穿越大明:本公主配享太庙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