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类行动一度使武洲技术发展陷入停滞,但大明联邦十九年5月,教皇尼古拉五世发布《保护知识者教谕》,明确将技术人员、学者纳入教会庇护体系: 设立“圣智学院”,收编各地工匠与学者,提供庇护与研究经费。
宣布“凡攻击知识者,等同于亵渎圣灵”,授权宗教裁判所对破坏学术者实施制裁; 开放梵蒂冈图书馆部分珍藏,允许学者查阅古希腊罗马科学文献。
对武洲情报局通过潜伏在梵蒂冈的线人获取教谕全文及相关档案后,六大强国情报分析部门顿时明白过来自己这些人由于残留的天朝上国心态,并没有理解到武洲社会的运行方式。档案显示,中世纪教廷才是武洲科学发展的最大支持者。
武洲的科学是神学框架下的科学,托马斯·阿奎那等经院哲学家试图以亚里士多德物理学论证“上帝第一推动”,将科学纳入基督教世界观。13世纪巴黎大学已开设数学、天文学课程,其目的是“通过研究上帝创造的自然,理解神的智慧”。
武洲的科学是实用需求驱动的科学:教会修建哥特式教堂需精确的力学计算,制定历法需天文观测,绘制地图服务于十字军东征。14世纪,教皇克莱门特五世曾资助佛罗伦萨数学家解决工程问题。
武洲的科学是知识垄断策略,教廷通过控制学术资源(如修道院藏书、大学教席),将科学研究限定在不挑战神学权威的范围内。但这种“有限支持”客观上滋养了科学传统。
大家现在终于有些理解了武洲的社会状态,在大明联邦的这些人的眼里神学和科学在大家眼里完全就不是一类东西,神学本来就是唯心的,那些神神叨叨的东西和以实际为依据的科学,竟然想以科学去阐述神学,将科学纳入神学的体系之内,这在大家看来就是以教廷来滋养科学的发展。
大家不得不感叹,这个时代的武洲简直就是气运的宠儿,他们大明这边是杀了无数的腐儒和士大夫,这才提高工匠们的地位,在大明联邦这边,科学的花是开在无数血雨腥风之后的。
可武洲,那些基督教教徒主动发展科技,主动把精力从神学转向科学,大家也不得不更加提高警惕,一定要在这个时代彻底覆灭武洲,情报战与技术绞杀虽能延缓武洲发展,但无法根除其文明潜力。
大明联邦十九年7月,朱昭熙在坤泽城召开六大国紧急军事会议,决定启动“断根计划”,将战争准备升级为国家战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