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中文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中文网 > 穿越大明:本公主配享太庙 > 第224章 基层建设

第224章 基层建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云州矿工工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矿工们自发制定了《井下安全守则》,要求矿方必须为每个矿工配备防尘口罩和安全灯。

当矿主以 "增加成本" 为由拒绝时,工会直接组织了罢工 —— 这在虞国历史上尚属首次。最终,工业部介入调解,促成矿方与工会签订了全国首个《劳动保护协议》。

农会的作用则更多体现在技术推广上。松风省的农会聘请了农业院校的教授,在各村设立 "农技夜校"。原本抗拒新种子的老农们,在看到邻村使用改良稻种后亩产提高三成的事实后,主动找到农会索要种子。这种 "示范带动" 的效果,比官府下文件推广要有效得多。

在基层自治组织成熟的基础上,朱昭熙开始构建从村到全国的代表大会体系。按照《代表选举法》,村民委员会每季度选举产生县级代表大会代表,县级代表再选举州级代表,最终组成全国代表大会。

这种层层递进的选举模式,让权力的来源变得清晰。在第一次县级代表大会上,平阳县的农民代表李石柱提出的 "降低公粮征收比例" 议案,竟然获得了多数通过。虽然最终在省级代表大会上被驳回,但这个过程本身就标志着 "民议" 开始影响 "官决"。

蒋谦在给朱昭熙的报告中写道:"基层治理的重构,本质上是将国家权力的根基从 ' 军队威慑 ' 转向 ' 民意认同 '。现在看来,老百姓对这种变化是欢迎的 —— 至少他们知道,遇到问题该去找谁,该怎么表达。"

朱昭熙对这套体系的设计有着深远考量。在与蒋谦的密谈中,她曾指着舆图说:"军事化管理是开拓时期的不得已之举,但虞国要长治久安,必须让老百姓觉得这个国家是自己的 。

村民委员会管村务,工会管劳工,农会管生产,代表大会管决策 —— 这就像一张网,每个节点都有人负责,每个百姓都在网中。"

这种理念在实践中逐渐显现成效。当海晏省滨海州发生水灾时,当地居民委员会自发组织了救灾队,农会协调周边村镇支援粮食,工会发动工人捐献物资。这种全民参与的救灾模式,比过去军队单一主导的效率要高得多。

在改革推进的第三年,工业产值同比增长四成,农业税闹出来的事情下降了九成。这些数字背后,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在新大陆上迅速崛起的年轻国家,正加以一种不可思议的速度迈向现代化,而推动这场变革的,正是朱昭熙和她所构建的全新体制。

对此朱昭熙也有些隐忧,这场改革说到底算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整个虞国的人,对于朱昭熙的改革的认识并不怎么深刻,如果朱昭熙离开之后,野心家们曲解朱昭熙的意志,虞国的一切改革都将毁于一旦。

如何让虞国的普通百姓彻底认识到这场改革的意义,知道各项政策的内在逻辑,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喜欢穿越大明:本公主配享太庙请大家收藏:()穿越大明:本公主配享太庙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