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平在林院长的书房里翻到一本线装孤本时,指尖忽然顿住了。
书页上画着些奇怪的符号,弯弯曲曲像缠绕的藤蔓,又带着点规整的对称——这图案,他太熟悉了。
小时候在村里,算卦先生姜八能总坐在老槐树下,烟袋锅子敲得梆子响,给他讲“天干地支”“五行生克”时,就在地上画过类似的符号。那时候他还是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孩,蹲在旁边看觉得新鲜,只当是老爷爷哄人的玩意儿,听完就忘,没想到二十多年后,会在重点大学的古籍里重逢。
“怎么了?”林院长凑过来,“这是宋代《宅经》里的镇宅符,一般认为是后人附会的,没什么实际意义。”
梁平指着其中一个符号:“这个,像不像‘坎卦’的变体?下面加了三道波浪纹。”
林院长愣了愣,仔细端详:“你这么一说,还真有点像。坎为水,加波浪纹倒也说得通……你怎么对这个有研究?”
“不是研究,”梁平摇摇头,声音有点发飘,“是小时候村里的算卦先生,给我讲过类似的。他说这叫‘水纹符’,能镇宅避水祸。”
林院长来了兴趣:“你们村的算卦先生?还懂这个?”
“他叫姜八能,”梁平回忆着,“瞎眼,腿也不利索,据说是年轻时走南闯北受过伤,后来就回村摆摊算卦。村里人都说他神,谁家丢了牛、小孩夜哭,找他念叨念叨,多半能成。”
他顿了顿,忽然想起个细节:“说起来他现在还在世呢,去年过年回家,我妈还说他身体硬朗,就是耳朵更背了。有次我小时候他给我看手相,说我‘命带文曲,遇古则明’,当时我还笑他胡扯……现在想来,有点奇怪。”
林薇端着茶进来,刚好听见:“乡下的老先生,多半是见多识广,随口说的话碰巧对上了也说不定。”
“可这符号对得上。”梁平指着书页,“姜八能画的,连那三道波浪纹的弧度都差不多。他一个乡下老头,怎么会认得宋代古籍里的符号?”
林院长沉吟片刻:“说不定是家传的手艺?以前不少走江湖的,手里都有几本老册子传下来。或者……他年轻时真接触过这类学问,只是后来隐于乡野了。”
梁平没说话,指尖轻轻拂过那些符号,像在触摸一段模糊的往事。姜八能的铜烟袋锅子现在还在老家抽屉里躺着,磨得发亮,是他小时候总爱把玩的物件。老人说过“留着,以后有用”,当时只当是句玩笑,现在想来,倒像是句藏着深意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