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当年春秋战国之时,集齐百家思想才是最合适的,无论是儒,墨,兵,法,道,哪一个都于国家发展有利,但也都有弊。”
“一个国家只能有一种思想,但是达成这个思想的手段却不应该只有一种。”
“因此,符合国情的,适合政体的,能够维护国家根基的,能够促进国家发展的才是一个国家最需要的。”
“所以说,治理国家不能只用一种或者少数几种方法,当年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虽然强盛了它的国家,可也限制了它的发展。”
“后来的历朝历代无不尊崇儒学,这也使得儒学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只能在历史的车轮里兜兜转转,终结不了三百年王朝的现实。”
崇宁帝点了点头,说道:“不错,当年北周灭佛道,是因为它们在当时影响巨大,且不事生产,又不缴纳赋税,反而还要吞并大量的土地与人口,官教勾结,国家安得长久?”
“如今,朝廷虽然对这些佛道之流管控颇严,但是朕也知道,下面必然不是一片阿谀奉承,反而会是一锅沸腾的油水,火候虽然不是猛烈,但是时间一久,依然会沸腾起来。”
“此次禅隐寺事件就是一个先例,辰儿,你认为,朝廷是否有必要将他们清理一番,免得日后酿出祸患?”
原本修行者没出现之前,一些地方官员尚且能与各地的寺庙,道观暗中勾结勾结,虽然他们现如今受制于朝廷,已经很难吞噬土地来供养自己。
但是,毕竟还有官员的庇护,还有富商的供奉,日子过得虽然没有过去朝代那般,一个寺庙就是一个小封国那般自由自在,拿普通人当奴仆使唤的那般开心。
可多少忍一忍还能将就着过,没有土地和普通人可以剥削,有官员和富商撑腰,起码还能吃好喝好的。
而如今可不一样了,修行者一出,那些什么上香拜佛求心理安慰的,都逐渐已经不相信这一套的。
有着时间,金钱,干嘛不去求一枚仙丹,干嘛不去费尽心思将人送到考核处去报名修行?
于是乎,在问道宗与朝廷的双重打压之下,佛道二教信徒流失的都很严重,尤其是佛门。
道门且还好说,一般讲究个随心豁达,除了那些勾结富商,攀缠官府的,大部分都是一副躺平的状态。
就算信徒流失,道门的人也不急不慌,反而更悠闲了一些,大不了回山上自己种地去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