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他们镇上唯一的一个造船厂,在早以前是专门给各个渔业队做船,可以说镇上的渔船,十之八九出自这里。
除非有门路的会去市里的造船厂。
后面渔业队解散,组织上的渔船低价卖给村里的社员。
当然能买到这些渔船的人,都是有一些门路的,像赵东他们家一穷二白队里还没有人,想买那是痴人说梦。
他们往里面走了一段距离,就被人发现了,工人抬头看看他们后又低头忙自己的。
赵父小声的和他说,“这造船厂外面看着不咋地,进来还不小得有几亩地大,工人也挺多的,好像还算靠谱。”
“嗯,还行。”
造船厂占地面积当然要大点,不然动辄几米、十几米、二十多米的渔船怕是施展不开了。
太小了赵东才要不放心呢,怕这个年代就有皮包公司,挂羊头卖狗肉的。
正看着。
有个拿着图纸的人把手里的东西交给身边人,朝他们走过来开门见山的问道:“两位老乡过来是要买船吧。”
能来这里的除了买船好像也没有其他事情的,赵父先一步说了来意。
有嘴替赵东乐得清闲,目不转睛的盯着那一排半成品渔船看,数了一下数量,同时也大约了解了这些渔船的大小。
半成品渔船一共八条,15米左右的有6条,剩下的2条目测在20米左右。
接待的人自我介绍。
“我叫张利民,是这里的厂长,两位老乡想要订多大的船?过来前对渔船有多少了解吗?”
“多少了解一点。”
这话赵东回答的中规中矩,渔民自家有船多少了解一点,在正常不过,让张厂长不好判断他们属于哪类客户,也不清楚这个“多少”是了解到什么程度。
年纪轻轻的就当官,真厉害!
赵东还觉得这人真接地气,跟着工人在一线干活,刚刚拿着图纸,干的应该是技术工种,不过能深入基层的厂长。
在他看来,那就是好厂长。
张厂长看着赵父接着提议,“两位老乡先跟我到办公室喝点茶水,想要了解哪方面,听我慢慢给你们介绍,看看这样如何?”
这回赵父没自作主张答应,而是转头看向赵东。
那个张厂长也是个人精,看出了端倪,后面说话介绍都是以赵东为主,当然话里行间的也没漏下赵父。
“我们能不能先看一下这些船?”
“当然没问题,这些正在干活的就是咱们厂的大师傅,前面那些做好的半成品渔船,全部是出自他们手,技术肯定过硬,要是在咱们厂买船,这点你们大可以放心。”
厂长带着他们边走边介绍,并带着看每一道工序,以及他们的严格把关。。
随后指着几个工人正在忙活的那条渔船接着说道:
“正在做的这条船是前不久下单加急订做的,因为工期赶,师傅们都要两班倒日夜不停的干,现在咱们生活水平都好了很多,过来造船厂这边了解的老乡也多了起来。”
赵父听说过来的人多有点着急,“那些人过来都买了吗?这么多人下单,那我们要买得排到啥时候能做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