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东看着时间不早了招呼大家干活。
“好了,咱们耽误一上午没干活了,现在都收收心,赶紧抓海蜇吧,赶在下午前靠岸去卖一次。”
“哦哦,好。”
时间不早了,看了一场鲸鱼的大型表演助兴后。
大家都撸起袖子准备大干一场,好让船老大看在自己这么卖力的份上,以后有上船的活计在找自己,跟着东哥出海太有意思了。
“都捞红色的海蜇,白的不着急。”
“好。”
海面上密密麻麻的海蜇,大家回答完都拿着手抄网直接就开干。
捞海蜇的抄网上面绑着一根长长的杆子,可以伸到很远把海蜇捞上来,红海蜇重量要轻一点,一个人就能拉上船。
赵父也没有废话拿着菜板子和刀具过来,带着手套坐凳子上,捞起一只红海蜇就分割起来。
前面赵东就安排好了,这样分工去做,效率更高。
看到他们的举动,前面跟着刘记者出来的人好奇的走过来,“哎,兄弟,不是我们本地的吧!”
这话一下就给赵东、赵父他们问懵了,他是咋发现的?
刚刚赵东和他们讲话的时候发现,其实他们几个讲话腔调都差不多的,再说了,他们这边都知道,别说一个镇上,就是相邻的两个村子,讲的方言都是有区别的。
所以一下子被掀了老底,大家都很意外。
那个人也看出来了。
“哈哈哈哈,你们很疑惑吧,我们这边都是捞到拖回去上岸整个卖的,或者拉回岸上,家里女人跟着分割处理,谁都不会费大力气在船上来分割,这样还耽误时间。”
赵东恍然大悟,高兴的看了赵父一眼。
赵父已经默默地收起手里的工具了,准备去拿个抄网,加入捞海蜇大军。
船上地方小,分割、烧水、晾晒都是繁琐又麻烦的事,要是不用分割那倒是省去了很多麻烦。
他们是第一次过来,很多事情都是想着怎么、怎么样的去做,大家也都知道,实际和想的会有出入。
赵东遇到一个明白人,这个机会可不能错过呀,趁机和他打听起来。
“兄弟,是附近村子的吗?不瞒你说,我们是隔壁镇的。”
“那你们应该都知道啊,以前还是大集体经济的时候,你们那边不是也总过来捞海蜇么,就是现在,每次到海蜇汛也都过来的。”
赵东含含糊糊的解释:“我们渔船刚买不久。”
那个人恍然大悟,自动替赵东把其余的话脑补了一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