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我也是这么想的。”苏锦绣不再耽搁,直接跑去离家最近的站点坐车。
她没有直接去戴湾村,而是先回了娘家。
单枪匹马的冲过去,她一个老太太指定得吃亏。
所以,带着娘家人是必须的。
临近过年,村里不用干农活儿,有些人为了赚钱去挖沟渠,有些窝在家里老婆孩子热炕头。
苏锦绣家条件好了,都没去挖沟渠赚工分。
她一进院子,屋里的人就瞧见了。
“大姐来了,快进来暖和。”老五媳妇在炕上坐月子,才生产完不久。
跟她最要好的妯娌张琴进了城,二嫂子经常去娘家伺候老两口,三嫂子忙活村里的琐事,就她一个女的白天在家奶孩子,实在是燥的慌。
听见动静的老二老五也都从厨房出来。
“大姐咋有空来了?出啥事儿了?”
苏锦绣进屋看了看老五媳妇跟孩子,来的匆忙,啥都没准备,当即从兜里掏出钱来,抽了一张大团结放孩子头顶上。
“见面礼。”
老五媳妇不肯收,两人拉扯之下,苏锦绣转移话题,顺手把钱强行塞到老五媳妇口袋里。
“行了,别跟我挣了,有正事儿请你们帮忙。”
苏锦绣简单说了说,不放心小六,怕孩子在那里受了气,准备带着几个娘家兄弟去瞧瞧。
老二跟老五立即认真起来,上次帮外甥女骂架,他们没挨上号儿,这回总算给他们机会了。
“我去叫老三老四老六,他们就在隔壁打牌。”老二道。
老五跟着说:“我去村委借拖拉机,咱开拖拉机去。”
驴车太慢,晃晃悠悠的,不如拖拉机气派。
既然是去看六外甥女,那就得讲究点儿牌面。
“橱子里有麦乳精,奶粉,还有桃酥什么的,都是前两天大姐你让人捎回来的,有没拆封的,你带着。”
老五媳妇说着,又怕苏锦绣不拿,她直接从炕上下来。
苏锦绣吓一跳,“我来,你上炕歇着,还没出月子那。”
她出来的急,确实没准备啥礼。
带着也成,回头再找人帮忙捎回来补上就是了。
苏锦绣轻车熟路找来个小竹篓,橱子里的东西她挑选了几样放里面,又盖上一块藏蓝色粗布。
原本就是几个人去戴湾村看看情况,谁料,苏锦绣从家里出来,直接惊呆。
老五去借拖拉机,说要跟大姐去戴湾村看望外甥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