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第一批的十六个入学的小孩及其家庭来说,这自然是个意外之喜。但也有另外一些人,却因为着自己的犹豫不决,导致与这件好事失之交臂而正扼腕顿足着。这些人他们来牧场工作,家里也是有适龄的孩子的,不过他们却并没有像那十六个入学孩童的家庭一样,把小孩子也接到牧场来。原因大抵是对于牧场未来的不确定性,想着还是要多少保留一点转圜的余地吧。哪知道正是因为自己的这一点点顾虑,却让自家的孩子失去了这个好机会。这一刻,他们都不免心中懊恼不已。
张恪讲完后,唐芯作为学堂目前唯一的先生,也简短的做了番讲话,主要还是对于那些小孩子进行训话:希望他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臻于至善,行稳致远,胸怀大志,为往圣继绝学,严于律己等等等等。相对于张恪略显朴实无华的讲话,唐芯的讲话显然是更加正式的,明显也是“有备而来”的。学堂外,大家静悄悄的听着女先生的训话,但其实真正听懂的人并不太多,不过,也因为听不太懂,反而让他们对于这位年轻的女先生,感到不明觉厉起来:嗯,这位女先生,有点东西啊!这一点,再次让那些没有将小孩子带来牧场的人又一次破防了。毕竟从某种角度上讲:先生越厉害,自己就亏得越多不是吗?
唐芯讲完后,至善学堂便算是正是成立了。随后,学堂还公开举行了第一堂课。学堂大门,窗户全开,任人围观,当然大家只能挤在学堂外面,踮起脚尖,伸长脖子看。教室里只有唐芯,张恪,胡不归和张远,另外便是十六个学生以及小狐狸倾城,小老虎风翼。没想到这一狐一虎也来上课啊,倒是挺新奇有趣的。不过大家也不是不认识他们,倒也不觉得有什么。而且大家终究还是对于课堂上,这位女先生究竟是怎么上课的,要更好奇一点的。
唐芯虽然并没有当过教书先生,但她是上过族里的学堂的。因此,便只是有样学样的学着记忆中那些先生的样子来上这第一堂课。而内容,则是张恪凭记忆默写下的《三字经》。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子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唐芯带着孩子们朗读三字经,这篇启蒙课文,朗朗上口,文字简洁明快,意思浅显易懂。读起来,不会拗口,而听起来也是极富韵律美。只是读第一遍的时候,孩子们倒还是显得有些不适应的,因此读起来有些磕磕绊绊的,也不整齐。张恪眼见唐芯对此似乎有些不知所措的样子,便朝她使了个眼色,让她带领孩子们再接着读一遍。唐芯虽然有点慌张,毕竟是第一次授课,虽然只是带着学生们朗读课文,但课堂外有那么多人围观着,难免还是会紧张的。好在,有个熟悉的人在旁边提醒和鼓励,因此她又强自镇定了下来,调整好呼吸后,微笑着道:“大家是第一次朗读,没想到居然读得这么好。现在,我们再读一遍,大家可以大声一点,不要害怕。来,我们继续。人之初,性本善……。”
孩子们还是很单纯的,先生一夸奖,他们便都充满了能量,先生说要大声点,那就别害羞了呗。于是,无论男孩女孩,便都大声地跟着又一句一句地读了起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越是读到后面,读书声便越是整齐,有些孩子甚至是用尽全身力气喊的,弄得面红耳赤的。学堂外静悄悄的看着,听着,内心不自觉的颤抖和感动着:自家娃儿在念书了啊,嗯,这位女先生,还是很有一套的嘛!
app2();
(https:///bi/381568/17237279.html)
chaptere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