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系林立,内耗不休,这对于一方势力而言,其实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即便强如袁绍,尚无法避免这种现象,换其他诸侯也一样摆脱不了。
当今天下割据一方的诸侯势力锐减,能称之为最强的,一个是曹操,一个是袁绍,对雄踞黄河以南、长江以北的曹氏而言,其实内部也有派系林立的事实,位处核心圈层的谯沛武将集团,汝颍谋士群体,这是毫无争议的存在,而在这两大派系之中,随着曹操的实力不断增扩,曹氏、夏侯、丁家三族变得是愈发超然了,隐隐已有从两派剥离出来的趋势。
与此同时追随在曹操麾下的文武,能笼统的分为豫州系、兖州派、徐州派,关中派、关西派、降服派等,之所以用笼统来区分,是因为他们出身不一,投效不一,地位不一,故而在今下啊,有不少需要用能力,用表现,来增加在曹操心中的份量。
这还不算完呢。
在曹操之外,还有在曹昂麾下驱使的文武,除了少数追随曹操的元从派文武外,还有南阳派,荆北派,江淮派,降服派等文武,他们固然出身不一,投效不一,处境不一,可随着曹昂这一路的崛起啊,这批文武在一次次对外下,以各自的方式来证明了自己,继而得到曹昂的重用与举荐。
今下的曹氏复杂就复杂在这里。
固然说一笔写不出两个曹,但要是在整个曹氏之上,没有汉室这大旗在,就依着今下曹氏拥有的一切,内部的一些争斗与博弈势必出现了。
汉天子及汉室老臣,还有汉室宗亲,固然说在许都一带,给曹操带来一些麻烦与烦恼,但也恰恰是他们的存在,使得曹氏内部尚未出现内耗的迹象。
在整个曹氏的大背景下,一批文武聚在丞相府门下,一批文武聚在征东将军府门下,他们都已知晓彼此了,在外部压力仍大的趋势下,他们彼此间是不敢松懈的,不然无法确保在曹氏的地位,那今后还怎么参与其中啊?
曹昂为何想帮曹操提前谋取丞相之位,曹操为何明知此事却装作不知,这父子俩其实都看到了一些趋势。
丞相是否能复立,曹操是否能得此位,这背后牵扯到的层面很多,可聚焦在曹氏这边,这是一次凝聚人心,提振士气的绝佳契机,所以是早一些要比晚一些要强太多了。
曹操有他要面对的烦恼与压力。
在襄阳的曹昂同样有。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强敌袁氏真被干掉后,这种压力会愈发明显,此前存有派系却没有内耗的曹氏,在今后可就不一定了。
当一对二,变成一对一,一些矛盾与冲突就不可避免,等到了那个时候,曹昂需要做的事情就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