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们一愣,有人答"为考取功名",有人说"为明理知义",还有个瘦高个少年大声道:"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张领军微微点头:"今日便讲这'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他走到讲堂中央,声音不大却字字清晰:"《大学》有云:'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此乃儒家根本,诸位想必早已熟读。"
学生们点头,有些失望。这种大道理他们听得多了。
"但诸位可曾想过,"张领军话锋一转,"为何要以此顺序?为何不是先平天下,再治国、齐家、修身?"
这个问题抛出,学堂内顿时安静下来。连陈院长都露出思索之色。
一个眉清目秀的少年犹豫道:"因为...因为自身不修,则家不能齐?"
"不错。"张领军赞许地看他一眼,"治国如栽树,修身是根本。根深方能叶茂。但今日我要说的是——"
他停顿片刻,目光扫过每个人:"修身之法,与时俱进。"
"请先生详解!"瘦高个少年迫不及待地问。
张领军不疾不徐道:"孔子生于春秋,讲仁礼;孟子处于战国,言仁义;朱子逢南宋,倡理学。皆因时制宜也。今我等身处大燕王朝,西北胡人虎视,东南海寇猖獗,朝中又有党争...此时读书人当如何修身?"
他这番话说得大胆,连陈院长都变了脸色。谈论朝政可是大忌!
但学生们却被勾起了兴趣,个个伸长脖子等着下文。
张领军见火候已到,继续道:"修身首在明理。何为理?不仅是圣贤书中的道理,更是天下大势、民生疾苦。诸位闭门读书时,可曾想过边关将士正在浴血?可曾见过农夫挥汗如雨?"
学生们面面相觑,大多摇头。
"故我以为,今日修身,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既要通晓经典,也要了解实务。"张领军说着,忽然从袖中取出一卷地图铺在桌上,"比如这位同学说要'治国平天下',可知大燕疆域几何?邻国有几?边关要塞在何处?"
瘦高个少年涨红了脸,支支吾吾答不上来。
张领军不以为意,指着地图详细讲解起来。他从大燕地理讲到边防形势,从赋税制度谈到漕运利弊,言辞简洁却切中要害,仿佛亲身经历过一般。学生们听得目瞪口呆,连陈院长都频频点头。
"...故而,真正的修身不是死读经书,而是明事理、知进退。小到待人接物,大到为国献策,皆需此心。"张领军总结道,"若有一日诸位能为官一方,望记住:治民如治水,堵不如疏;安邦如行医,治标更需治本。"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