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来的领导什么情况?”
“小马,这你都不知道?”
见年轻人如此迷茫,办公室老张眉毛一挑,轻声提醒道:“集团秘书长啊。”
“集团秘书长?不是来送……”
年轻人叫马宝森,刚刚参加工作没多久,是集团最后一个批次统招的高中生。
满打满算也才入职一个月。去年12月上级下达了在校中学生到农村锻炼的号召,集团组织和人事处便安排了最后一次招工。
这一次招工的主要目标就是高中毕业生,主要确定了三个区域,分别是京城、钢城以及津门,也就是集团主要办公驻地。
营城造船厂徐斯年主任特别申请,为了协调地方关系,要了500个指标过去。
一万个指标,在时代的洪流面前顷刻之间便被消耗一空,再难掀起任何波浪。
是了,光是京城地区要下乡的年轻人就超过了几十万,这还是大概得数字。
一万个指标分给几个地区平均,真能赶上最后这末班车进厂的,要么背景深厚,要么有真才实学,毕业成绩是真的好。
马宝森家里可没有什么关系,他爸只是钢城自来水厂的一名普通工人,母亲没有工作,操持家务,能进冶金厂全是幸运。
这几年同学们都在搞活动,参加运动,只有他心疼父母,主动在家帮忙干活。
在劳动的同时,也没把功课丢下,他是想万一上面恢复大学招录呢。
结果大学复招没等到,同学带着他来参加冶金厂职工招录考试,结果真就录取了。
而且因为他的基本功扎实,在文学方面有一定的基础。尤其是招录考试中最后一道论述题,虽然他写的有些空洞,可对比其他考生,还是有一定可培养空间的。
这不嘛,冶金厂人事处直接将他安置在了厂办公室担任办事员岗位。
不用想,这个年代高中生进厂一律先从办事员做起,尤其是68年以后,很多新进厂的职工根本就没有进行岗位和工资定级。
其实对这个年代有所了解的人能知道,从65年以后就有这种苗条出现,到现在更是愈加严重。主要原因就是人事管理制度缺失所造成的管理混乱。
新入职职工没有定岗定级,工资怎么发?
三挡,3块,6块,9块。
不仅机关是这样,车间也是如此,基础工资往上能定三个档位。
你要说跟领导关系好,那就有可能是基础工资加9块钱,关系不好的就加3块钱。
当然了,这种情况在红星钢铁集团内部是不可能发生的。因为早在两年前,集团就已经进行了组织人事变革,相关的人事管理制度早就推行并运营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