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中文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中文网 > 岁月诗痕:那些触动心灵的歌赋 > 《天末怀李白》杜甫

《天末怀李白》杜甫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整首诗以秋风起笔,围绕对李白的思念与牵挂展开,通过对世态的批判和与屈原的联想,抒发了杜甫对李白的深厚情谊、对其命运的悲愤以及对社会现实的不满,情感真挚深沉,感人至深。

创作背景

杜甫创作《天末怀李白》时,特定的时代背景、李白的个人遭遇以及他与杜甫的深厚情谊,共同构成了这首诗的创作缘起。

时代背景:安史之乱后的动荡

社会动荡不安: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时期,安史之乱的爆发让整个社会陷入巨大的动荡之中。叛军的烧杀抢掠致使生灵涂炭,百姓流离失所,社会经济遭受严重破坏。这种动荡的社会环境,使得文人的命运也随之起伏不定。李白和杜甫在这一时期都经历了生活的颠沛流离,他们的创作也深深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文化环境的变迁:安史之乱不仅给社会带来了物质上的破坏,也对文化氛围产生了深远影响。此前唐朝的文化繁荣局面在战乱冲击下发生变化,文人之间的交流和创作环境变得艰难。然而,正是在这种困境中,诗人们更加珍视彼此之间的情谊,以诗歌来抒发对友人的牵挂以及对时代的感慨。杜甫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通过诗歌与友人相互慰藉,《天末怀李白》便是这种情感交流的体现。

李白的遭遇

流放夜郎:李白因永王李璘事件受到牵连,被流放夜郎。永王李璘擅自引兵东巡,在当时复杂的政治局势下,被认为有割据称帝的意图,最终兵败。李白出于报国热情加入永王幕府,却因此获罪。流放对于李白来说是沉重打击,他的政治理想破灭,人生陷入困境。杜甫听闻李白流放的消息,对友人的命运极为担忧。

生死未卜的处境:在流放途中,李白生死未卜,杜甫无法确切知晓他的状况。当时交通不便、信息传递困难,杜甫只能凭借有限的消息,想象李白在流放途中可能遭遇的艰难险阻,如恶劣的自然环境、病痛折磨等。这种不确定性让杜甫内心充满牵挂与焦虑,促使他创作此诗以表达对李白深深的担忧。

杜甫与李白的情谊

深厚的友情基础:杜甫与李白相识于洛阳,两人一见如故,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曾一同游历梁、宋等地,饮酒赋诗,畅谈人生理想和文学创作。尽管两人年龄有差距,诗歌风格也不尽相同,但彼此欣赏、惺惺相惜。这段共同游历的时光,成为他们友情的重要基石,使得杜甫对李白的感情格外真挚深厚。

对李白才华的钦佩:杜甫对李白的才华极为钦佩,他深知李白诗歌的独特魅力和艺术价值。李白诗歌豪放飘逸、意境奇妙,充满浪漫主义色彩。杜甫在诗中多次称赞李白的才华,如“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他认为李白这样的天才诗人却遭受流放的厄运,实在不公,这种对李白才华的认可和对其命运的不平,也是他创作《天末怀李白》的重要原因。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