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中文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中文网 > 民国江湖二十年 > 第275章 故事里的事

第275章 故事里的事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第275章 故事里的事

新书推荐:肥水不流外人田、乱交游乐园、儿媳苏玥、老马的春天、雪域往事、覆雨翻云之逐艳曲、破云、婊里婊气、穿成炮灰女配后和反派HE了、替身竟是本王自己

第275章故事里的事

旧市街,纵横货运保险公司。

像银行、钱庄和当铺等等生意一样,这里的柜台上,也竖起了一排铁栅栏,设计成半封闭的空间。

尽管店内几乎没有客户,但四个男女前台营业员,仍旧忙得不可开交。

公司昨天开业大吉,在佟三爷的牵头下,不少商号的掌柜都跟着捧场,象征性地买了一单保险。

数额不大,却千头万绪,需好一阵忙活。

目光穿过铁栅栏的缝隙,却见江连横站在柜台里,身穿灰色西装,正滔滔不绝地白话着什么。

“寒碜!”

两人从侧门内相继而出,彼此交谈的声音,也随之变得真切可闻。

“哎!我说二哥,你能不能快走两步?眼瞅着就要发车了!”

她并非意志坚强之人,最终到底没能抵挡住诱惑,在船上吃了红药。却不知,正是因为这个举动,才让自己得以幸免于难。

“不至于?”江连横无奈地摇了摇头,“当事人全都健在,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你写的是什么人,说的是什么事儿,大伙儿都是要脸的人,你整这一出,不是给人添堵么?”

赵国砚憨笑着点点头:“多谢道哥,回去的时候,千万想着帮我跟嫂子带声好。”

闯虎神秘兮兮地从怀里翻出一个巴掌大小的记事本。

赵国砚面露难色:“八个人,看这么多货,有点儿费劲啊。”

赵国砚接过来,展开一看,却见满篇都是各个市县大小药铺和当家掌柜的姓名。

“嗐!不就你写的那本淫书么,忘不了,记着呐!”

“江老板,这是名单,你看一下。”

只此一项,便足以维持基本盘,至于能否做大,那还得看日后的信誉和口碑。

江连横摆摆手说:“不够的话,你就自己再招人。”

走进办公室,背靠门边的客椅上,忽地应声站起一個贵妇,小声说:“江老板。”

少顷,列车员在座椅间来回穿梭提醒。

小花早已将大嫂的衣服脱下,整整齐齐地叠好,放在行李箱里,换上自己常穿的便服。

江连横等人在座位上抻了个懒腰,整理了一下衣裳,归拢归拢行李,朝着车厢门口走去。

江湖传奇,劫富济贫,喜闻乐见,老少咸宜,很符合百姓对众好汉的向往和希冀。

闯虎神情愕然,咽了一口唾沫,却说:“哥,不、不至于吧?”

“道哥,这是咱俩给嫂子和姑奶奶买的东西,你给捎回去,带个好儿!”

“这是乔老二所有下线的商号和名单。”江连横解释道,“也就是说,名单上这些人,按理都得买咱们的保险,你平时看着点,谁家短了钱,及时告诉我。”

“咋的,你还想当一辈子火将嗷?”江连横问。

“很他妈的寒碜!”

“道哥,要不——你还是找个专业的,我继续干我的老本行,带人在这看场子吧?”

粗略地扫了几眼,尽管有所改动和夸大,但还是能轻易辨别出,上面的内容,全部都是众人此行在营口的所见所闻,以及种种江湖际会。

……

江连横拍了拍赵国砚的肩膀,宽慰道:“给你机会,你就上!哪有那么多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事儿,大家不都是赶鸭子上架么!说到底,不就是以前镖局的那点事儿么。你没干过这生意,我也没干过,谁比谁强多少?再者说,要是真出什么事儿,你就去德茂洋行找那个德国佬,好歹人家也是领事,说得上话!”

这是一间十分宽敞的办公室,偌大的写字台和真皮座椅背靠窗口,辽河水面上的船只帆影,尽收眼底。

见到江连横,书宁的眼神有些闪躲,连忙从手包里翻出一张折好的字条。

“好好好,小花,过来帮忙接一下。”江连横接着又喊,“生意慢慢干,不用心急,中秋的时候,必须得回家过节啊!”

小花连忙摇头,慌慌张张地说:“不不不,差了辈儿了,我哪能叫姑夫啊?我就穿这一身,挺好。”

“给他。”江连横侧过身子。

“其实就这么点事儿,也没多复杂。”江连横绕过前台,一边走上楼梯,一边说。

“票在你手里,我上哪知道去?”

“好,道哥放心,有我盯着呢。”

其余人等,逐一归置好行李以后,也都纷纷坐了下来。

江连横摩挲着写字台,自顾自地走到窗边,背过两只手,听水声涛涛,见百舸争流。

“花儿,吃点儿啥不?”江连横朝身边问了问。

书宁有些意外,原以为他会在此专心经营一段时间,没想到这么快就要走了。

“让让!让让!”

江连横不明所以,接过来翻开扉页,低头一看,却是四个大字——《营口风云》。

“那倒不是。”赵国砚连忙解释道,“关键是,我从来都没做过生意,真怕给公司干黄了。”

片刻过后,却听锁舌“咔哒”一声跳动。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大伙儿又仿佛不约而同地逐一清醒过来。

“不是。哥,除了那本,我还写了一本呐!给,这只是草稿,你上眼!”

赵国砚和刘雁声跟着前来送行,也帮着连拎带扛。

“不用了,刚吃完没多久,不饿。”她的回答有些拘谨。

时过境迁,乔家断了红药买卖,码头上的生意也随之一落千丈。

“为啥?”

“走吧!走吧!”

却见江连横在窗边负手而立,眺望远方,头也不回地问:“今日惠风和畅,辽河水暖,不知夫人是否愿随江某一道,泛舟于江湖之上?”

闻言,书宁娇躯一颤,幽幽自怜地哀叹一声:“唉。”

走出奉天站,刚在东广场一露头,便见十几个年轻小伙儿,清一水的黑色短褂,簇拥着一辆马车恭迎众人回家。

“国砚,放手去干,家里等你好消息呢!”江连横拉开车窗,探头嘱咐道,“有事儿随时跟家里说。”

主人公拜师学武,十年磨砺,来到营口,大闹洼坑甸,智擒土货贩子,同辽南四虎、金三爷等人义结金兰。

“知道了!哥,回家以后,记得给这边来个信儿。”

“你有啥事儿?”江连横皱着眉头问道。

很遗憾,早在十三岁那年,江连横对江湖的迷梦和幻想,就已经破灭了。

“请道哥上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